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在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顺阳登高的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又称为“端阳节”。其实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或许不管那么多节日的由来,因为每一个节日都代表着团圆与牵挂,盛如春节,念如中秋,每一个节日都指向着“团圆”二字。
作为一个两千多年的节日,或许我们从古人的诗词里更能体会到这种浓厚的文化底蕴。“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当我们品读一首首诗词,似乎可以穿越到古代,与古人在这日共醉,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那浓浓的思乡情怀。
中国似乎每一个节日都离不开吃,而每一个节日吃的都不一样,南方与北方也各有不同。端午佳节的粽子就是一个例子,别看小小的粽子,其做法却有很多讲究。粽子千百年来一直受欢迎,我想,除却屈原的原因外,也是因为它本身就特别的好吃。有枣馅儿的,蛋黄馅儿的,肉馅儿的,各种味道,满足舌尖上的欲望。如我就特别喜欢肉粽。
我喜欢母亲包的粽子。现在长大了,母亲裹粽子时总会问我,包几斤米呢,买什么豆呢,卖多少肉呢。其实这些她心里都有数,只是想通过此让我陪她去买而已,我也乐意相随,我点头答应的时候,她的脸上总会洋溢着笑容,那眼神,如同幼年的我嚷求她带我去赶圩一样。
包粽子是一道繁琐且不能少的活。母亲每次包粽子,头天要先去割粽叶,还要去摘竹叶(与普通的竹叶不同),然后把二者都拿去锅里熬,熬到什么程度我不晓得,熬出来之后还要洗,这算完成第一道程序。第二天凌晨四点多母亲就得起来,这时的我总会醒来,看到窗外的灯亮起,有点昏暗,能听到母亲匆忙的脚步声以及周围蟋蟀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静,过了一会儿,淘米的水声就代替了匆忙的脚步声,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静,这淘米声如同儿时母亲唱的歌谣,渐渐地我又继续沉睡。等我醒来的时候,母亲早已把第二道淘米的程序完成,接下来就是包粽子了。可以说粽子之所以好吃,全在“包”这道程序了,记得那时候母亲教我包粽子的时候对我说过“粽子得包紧,包的结实,如果不结实,在最后熬粽子的时候容易水容易进去,米也可能会跑出来,那样就走味儿了”。她一边说着一边开始包,只见她先拿起一张粽叶置于另一只手,然后再拿起两片竹叶放在粽叶的上面,母亲说竹叶的作用是防止吃的时候太黏,粽叶遗留在上面,有了竹叶之后就不会了。然后她又把事先搅拌好的糯米与粳米还有豆子放在上面,还在中间划一条槽,把猪肉放进去。接着慢慢地把粽叶合起来,再把粽叶两端合起来然后用手轻轻地拍几下,紧接着就用准备好的绳子一圈一圈地绑结实。看似简单,其实绑是最难的,说来惭愧,至今我也学不会。然后母亲这时总会笑着说我只懂得吃。包好之后就是熬粽子了,一般上午十一点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后,下午两三点才可以“翻锅”(把粽子翻过来,以防一边熟一边生),等到下午五六点,粽子就可以出锅了。当然,每个地方的做法都是不一样的,而我唯独就喜欢这样的粽子。
来北方已然三年,而我只吃过一次粽子,倒不是因为我排斥,亦或是融不入这里的环境,身边的人也每在这是唤我去吃个粽子,只是他们并不知道,我不是不喜欢吃,就是怕吃了之后会更思念母亲包的粽子。我是一个俗人,不晓得什么地方的食物好吃与否,儿时家中的条件,造就了不挑食的我。人们常说,月是故乡圆,而此刻我也想借这句话,棕是家乡香,无所谓地域,只是不想让自己的思念遍及自己的灵魂,可是我知道此刻我的灵魂已经闻到母亲粽子的香气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sanwen/1415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