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亦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式样很多,有禽、鸟、虫、鱼等。
风筝起源于中国,据《辞海》记载:相传春秋时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后来用纸代木,称为“纸鸢”。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称“风筝。”
世界上一致公认,中国是风筝的故乡。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山东省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第六届风筝会上成立了国际风筝联合会,其总部设在潍坊。潍坊是中国的“风筝之乡”。
春天是放风筝的最佳季节。风筝是一项古老的老少皆宜的民俗活动,亦是今天全民健身效果极佳的体育运动。诗意的风筝,倩影飘飘、舞姿盈盈、苍萃点点、镜光莹莹、醉意浓浓、欢声阵阵、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风筝文化,自古有之。历代文人墨客吟咏风筝的诗篇数不胜数,各有千秋,令人赏趣。
唐代诗人高骈《风筝》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这说明当时放风筝不仅装有弦或笛,有时还把明亮豪华的灯笼带到夜空,真是令人神往。
宋代宋仁宗的宰相寇准的《纸鸢》诗:“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此诗题名为《纸鸢》,诗中却不见“纸鸢”二字,意在借物写景,情景交融,遐想抒怀。
明代诗人兼画家徐渭写《风鸢图诗》25首,其中一首诗:“江南江北纸鹞齐,线长线短回高低。春风自古无凭据,一伍骑夫弄笛儿。”读后发人深思,感慨万千。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诗是描写放风筝脍炙人口的好诗作。
诗人孔尚一首描写儿童放风筝诗:“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这使一个天真、生趣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读后感人至深。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riji/748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