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我已经四年没有回家了,我的身影在那个小镇的街道上消失了四年,不知道街上的人是否还记得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所熟悉的人是否还住在那里,是否容颜依旧。当然,家的中心是父亲和母亲,是他们沧桑的脸上绽放的笑容,是他们将一切自认为好的东西收藏起来,待儿女回家一起分享。不,他们不会分享,他们是全部给予。所以,那个叫作家的地方是所有游子心中的一盏灯,明亮,温馨,亲切,柔情。
读书时,社会上正传唱着“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我很期待自己也有个能够安排我的前程的父亲或者母亲,但是,我的父母亲实在是太平凡了,太一般了,他们能够做到的是不让我们饿肚子,让我们在过年时尽可能有一件新衣服穿。我家的年饭吃得特别隆重,清晨五六点钟,父母亲已经准备好一桌丰盛的菜,然后我们懒懒地钻出被窝,跟随着父亲焚香跪拜神灵,将菜一一端到大大的方桌上,不论有几个人,都要摆满碗筷和椅子,空着的位子是留给逝去的亲人的。我最盼望的是父母亲发红包,虽然红包里的钱不会太多,但这仍是一笔小小的财富,满足了一个女孩儿买点私己东西的愿望。
父母亲对生活严谨而敬畏的态度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让我们懂得感恩和珍惜,让我们知道天上的神灵、逝去的亲人,还有很多事物是需要敬畏的和尊重的。尽管父母亲很平淡,但常常又显露出极不平淡的气魄来。比如母亲,勤俭持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劳作,从不抱怨,从不气馁。比如父亲,学识渊博,聪明能干,更重要的是他富有浪漫情怀。他在给我的生日卡上署名“88”(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每年过完春节我和同学一块儿去上学,父亲总要放一挂鞭炮送行;要好的同学来家里,父亲总是耐心地为她们讲解习题。
家是琐碎的记忆,多年之后,光阴似乎还停留在那里。无论是为人女,为人妻,还是为人母,家给我的感觉一直都没有变化。离开家之后,每一次回家都是一段愉悦的旅程,在外所受的委屈,在外所承受的风雨,回到家里就倾倒完了。然后,带着加深的思念启程,奔赴更远的前方。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riji/7410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