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眼中的辜鸿铭心情日记

日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某日,漫步图书馆三楼文学类的书林(我一直都这么称呼那鳞次栉比的书架)间,偶觅得一本破旧的英译本《论语》。作者倒是让我肃然起敬——辜鸿铭。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自1883年在英文报纸《华北日报》上发表题为“中国学”的文章开始,他昂首走上宣扬中国文化的写作之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还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他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古老的东方理论中还加入了歌德、席勒、罗斯金及朱贝尔的有启发性的妙语。在他之前,中国的古文经典从来没有好的译本。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鸿铭写道,中国人“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辜鸿铭的书我仅因好奇而翻阅了一下《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这是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该书1915年在北京首次出版,并很快由德国学者奥斯卡·A·H·施密茨(Oscar.A.H.Schmitz)译成德文,一时轰动西方。书中阐述了中华民族道德精神和中国文明的价值,宣扬了中国文化救西论。全书分为绪言、导论、正文和附录四个部分。导论阐述"良民宗教";正文第一章论"中国人的精神",第二章论"中国女子",第三章论"中国语言",第四章论"约翰·史密斯在中国",第五章论"一个著名的汉学家",第六、七两章论"中国学";附录论"崇拜群众的宗教"或名"战争与出路"。  而关于他对《论语》的翻译由下面此例可见一斑。《论语·学而》中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辜鸿铭在翻译中将"谄"字译得尤为精彩,servile远比flatter更能表情达意。而且整个译句简洁明了,既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又与原句语体风格相互呼应。

  辜氏之博学实乃旷世奇才,他恪守儒家传统,又能透彻地审视西学的精髓,从而再把儒学之宗旨淋漓尽致地阐释给西方世界,真非常人之所能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riji/73835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