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芽的日记
下面是小编为你分享的芽芽日记,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如果喜欢就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吧!
芽芽日记篇一:作文导写与示例六题
作文导写与示例六题
“帕瓦罗蒂与学生”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的时候,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当时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这位歌王听一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瓦罗蒂捺着性子听,不置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歌者就是从陕北山区来的学生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见到帕瓦罗蒂,只能凭借歌声推荐自己。
听到窗外的歌声,帕瓦罗蒂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由果溯因法是其审题方法之一。就本段材料而言,黑海涛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学生最终“获得了名次”,取得了成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得到了帕瓦罗蒂的欣赏,而能得到帕瓦罗蒂的欣赏,原因还在于黑海涛的那一曲《今夜无人入睡》,这除了黑海涛本身所具有的潜质和歌唱功底外,还在于他充满自信,适当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因此,透过现象看本质,本段材料的最佳立意也就明朗了。即,人应当多点自信;应当学会适当地展现自我,推销自我;千里马不能静等伯乐,有时需要自己嘶鸣;要敢于毛遂自荐;弄斧还需到班门;要善于抓住机遇。好酒还怕巷子深,璞玉还须名人捧等。这都是从黑海涛的角度或正或反来立意的。也可以从帕瓦罗蒂的角度来立意,帕氏能够摒弃资历和背景,只是依据黑海涛的引吭高歌之声便大力推荐,这本身就是一种唯才是举的壮举,这样的“伯乐”,才能够发现真正的“千里马”。倘若帕瓦罗蒂不是唯“才”是举,而是只论资历和背景,那么黑海涛也就不会脱颖而出,黑海涛这匹“千里马”也就可能永远埋没于“槽枥之间”,可见,唯才是举,呼唤真正的“伯乐”的出现也是本段材料所阐述的一个方面的内容。
例文
展示自己的美丽
□王兰
在大多数人的字典里,公开宣布自己的优点与长处是一件极浮夸、低俗的事。谦虚是这些人的黄金准则。在生活中,他们禀承“沉默是金”的原则,一声不响地接受众位“伯乐”的检阅,期待有人能用一双慧眼,洞察自己的本领。
然而——哪里有那么多伯乐?为此你还要等待多久?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要知道,不是人人都能像崇拜的名人一样,被赐予一位发现者;不是人人都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去等待大好机会的出现。所以,值得肯定的是:我们要自己追寻机遇,也就是说,努力让别人发现自己。
虽说“真人不露相”,可是你不露相,谁知道你是真人呢?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我们要尽力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美丽,让对方发现自己的潜能,肯定自己的价值。
登上世界音乐大赛舞台的黑海涛,在无人发现自己的歌唱才能的时候,勇敢地在帕瓦罗蒂
的窗外引吭高歌,获得了大师的肯定和举荐,有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他正是有了这份难能可贵的展示自己的勇气,才让一匹“千里马”在草原上自由奔跑。而你、他、我们,甚至所有人,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读过一则小故事,讲的是一位36岁的下岗职工,怀揣多份表扬信和技术证书,去一家大公司应聘,他冷静地讲述自己的本事和品质后,补充了一段话:“先生,我知道这些事由我自己说出来,早已贬值一大半了。但是,在高学历的大学生面前,我只有如此推销自己,才可能有一个工作的机会。”结果是他被录取了。其实,每个人都会面临严酷的竞争,别人也许比自己更有背景,更有优势。而我们绝不能继续沉默,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用自信和实力来证明自己,这个展示自己的过程,就是我们向成功走近的过程。
人生就是如此,不要等待伯乐的出现和机会的敲门声,去积极寻找吧!不管离成功有多远,只要我们有实力,就大声地告诉大家:我能行!我一定能做得更好!让我们展示自己的美丽,登上绚丽的舞台,尽情挥洒泪水与激情,实现梦想与幸福吧!
评点
作者紧扣材料含意,选择一个角度来立意作文。采用有破有立的方法,先破除一些人消极等待的认识,指出这样的谦虚,这样的沉默,这样的等待会错失大好时机,因为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精力、金钱、机遇都是有限的,真正的“伯乐”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味地等待“伯乐”的出现,即使你有才智和实力,也可能会被埋没,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主动展现自己的美丽,给“伯乐”展现“真人之相”,让“千里马”在草原上自由奔跑,这就很自然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一则故事,边叙边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吁大家,“不要等待伯乐的出现和机会的敲门声”,而要积极寻找机遇,展示自己的美丽,实现自己的梦想幸福。全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用例典型,是一篇较好的习作。
“放下包袱,轻松前行”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孔子有个学生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小孩的父亲送给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接受了。当时牛价格很昂贵。为此,有人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2)有一位黑龙江大学的学生是在崔永元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后来,崔永元每到黑龙江,那位接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欠崔永元的,一直背着感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崔永元说:“挣钱了吗?挣钱就把钱还我吧。”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了了3000元,交给小崔。“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小崔没再与他联系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道试题涉及的材料有两则,审题时必须捕捉到材料的共同点,如果单从一则材料出发,确定立意,则难免会失之偏颇。那么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所以考生必须捕捉到材料中的主要信息。第一则材料中,孔子学生救了落水儿童,家长送头牛表示谢意,孔子的学生接受了,而舆论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进行了安慰、劝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减轻、坦然了。
从这一角度看,孔子做法让学生放下心理的包袱。第二则材料,注意捕捉到关键词句,崔永元的一句话“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减轻了大学生的心理包袱。由此可见,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为:放下感恩的包袱。于是,我们可确立为立意。
例文
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林静
无论是孔子对学生的安慰,还是崔永元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让别人放下感恩的包袱,让人在人生的路上多一些欢笑,多一份轻松,这是一种境界。
放下包袱,让人生更有价值。一个人总是背负着包袱前行,势必会疲惫不堪。李白策一匹骏马,在前往仕途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黑暗和尔虞我诈的现实冷却了他的一腔热血,他在高力士的丑态中读出了卑鄙;从唐明皇的眼中读出了昏聩。宁愿散尽千金,但求一醉,也不愿意做一个御用文人。于是,他放下了“安天下,济苍生”的理想,放下了仕途不得志的的包袱,把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酒入豪肠,三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与友人在自然中同销万古愁,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道最美的光环。
放下包袱,让人生更加辉煌。有谁能够想象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的`女孩,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如今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享受王者的荣光?鲁尔·玛道夫做到了,她放下了身体残疾的包袱,带着自信的微笑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尽管走向成功的途中有着太多的荆棘与坎坷,但她带着坚强,一路走来,最终登上了成功的彼岸。
放下包袱,让人生硕果累累。背负包袱前行,势必会影响我们人生的成功。李桂林、陆建芬用他们平凡质朴的行为感动了中国。在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中,李桂林、陆建芬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用自己的知识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最终沉淀为知识的沃土。19年的清贫,19年的坚守和操劳,他们用坚实的行动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让希望发芽。倘若没有放下清贫的包袱,缺乏坚守的精神,那么他们的人生也就失去了那份沉甸甸的成果。人生需要放下包袱,只有这样,生命的分量才会更重一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可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包袱,别忘了,学会放下包袱,减轻生命的负担,从而让生命这杯绿茶,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香气怡人。让我们一同放下包袱,轻松前行吧。
评点
这是一篇考场的现场作文,文章采用三个分论点,精选了三组人物构成文章,文章采用横列式议论文的结构,文章层次清晰。三个分论点较好地论证了“放下包袱,轻松前行”的总论点。但作文的不足在于,在提出论点后,没有自己的评析,直接举例论证,缺少过渡性语句,使文章内容过于单薄。此外在举例论证中,有的只是平铺直叙,没有自己的评议性语言,也使文章缺乏丰富性。
“竹篮打水,未必空”导写
文题
老师带学生们到河边春游,将他们分成四组,要求他们用竹篮在十分钟内从河里打水到岸边十米处的桶中。
十分钟后,比赛结束,老师分别作出了结论:第一组的同学舀水很卖力,所以篮子洗得格外干净,获得净化奖!正如看书,尽管初时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看似白看,其实看多了,人的思想和心
灵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
第二组同学跑得特别快,而且每次都细心地把篮子上滴答的水尽量抖入桶里,水竟然积累了三厘米,获得勤奋奖。正如奋斗,尽管有时看似无望,但是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收获的。
第三组的同学打水时捞到了一个饮料瓶和一些漂浮物,获得环保奖。正如奉献,尽管自己一无所获,但是对别人也许是莫大的帮助!
第四组的同学居然捞到了小鱼小虾,获得意外奖。正如人生,尽管难免失败,但是只要坚持不懈,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这个简单的游戏让我们明白,其实胜负成败没有固定模式,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收益: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啊!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近几年高考作文形成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三分天下的局面,相对来说,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的难度比前两者要大一些,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每年都有考生因没有读懂材料寓意导致作文偏题。如何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正确审题立意呢?
这是一个富含哲理给人以启迪的记叙性材料,对传统观点“竹篮打水一场空”做出反向思考。从而改变人们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竹篮打水未必空”。所给材料中,除记叙外常常还有议论性的词句。这些词句,或是对记叙内容的深化,或是揭示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我们把握材料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生应充分利用这些议论性的词句准确把握材料主旨。这则材料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解释主旨的关键句子,“胜负没有定式,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收益”,考生可据此选材立意。
以上是从整体上看,而依据“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考生还可以抓住老师对四组同学的点评来立意行文。例如,第一组“竹篮打水”收获了心灵的净化,第二组打的水最多,证明只要奋斗就一定有所收获,第三组“竹篮打水”自己虽无收获但能够帮助他人,第四组表明只要坚持不懈定有意外收获。围绕“竹篮打水”的不同收获展开论述,同样符合题意。
例文一
竹篮打起一滴水
□安凯旋
我本是南海莲池里的一滴水,日日悠游自在。那天,我静静地栖在莲叶之上,蓦然听见,菩萨诵经的箴言。在听了千年之后,我化作六出佛心的晶莹之体,飞到昆仑之巅。不久,我随一条小溪而下,四处游览。
涓涓细流竟能汇成浩浩的江河,从狭窄的山涧中汹涌而出,从高高的山崖飞流而下,在平坦的大地一泻千里,都是我不曾见过的奇观,我见过无垠的沙漠,连天的草原,有小桥人家,亦有碧砌朱栏。
今日,春光明媚,我流连在林外的河畔。一群学生正在河边游玩,哦,天啊!他们打水竟然用的是竹篮?小可忝居莲池千年,虽无成就,也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啊”。我愤怒地游来游去,佛祖在上,我一定得??“啊,不!”我竟被一个竹篮提起来了。整个世界都在剧烈颤抖,我拼命挣扎,终于从一条小缝挤了出来。我被摔得晕头转向,刚回过神来,只觉天昏地暗,一只大脚踩了下来。我再醒来时,那群学生已经走了,只留下地上一片狼藉。我张望了一番,发现不远处的草叶上躺着一滴水,悠闲地唱着歌。哎呀,臭死了!我不愿理他,拍拍身上准备离开。
“你还好吧?”他说话了。
“你是谁?”我十分警惕。
“我是一滴汗,刚才有人跑得太累了。”
汗?我没见过,都这么臭吗?我明智的转移话题:“他们实在太愚蠢了,不知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不见得,”他翻身跃下,“我们这一组打的水最多了。老师评价说,正如奋斗,尽管有时看似无望,但只要努力了,总会有所收获。”我怔住了。
从何时起,我已经将这句话抛在脑后。是因为贪玩,还是懒惰?我也曾在佛前潜心苦修,却因羽化的目标太遥远而放弃了。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一晃竟是千年。有很多事,总是要努力才可以做到的。也许是这江山太美,让我玩物丧志了。我突然明白了我的归途,正想与汗水告别,却发现它已经蒸发了。只留下它的味道,那是勤奋的痕迹。
回到莲池,我日日苦修。一滴水也想成仙?同伴们都笑我痴狂。可是我知道,竹篮打水并不是一场空的。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只要努力就有收获。我想起昔日徜徉中原所见的江河美景,需要数不清的水流汇聚,才能形成那样的壮阔与豪迈。因为曾被竹篮打起过,所以我知道,竹篮打水也会有收获。我会努力的,我在努力着。
评点
本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构思了一个寓言故事,赋予一滴水以生命,运用第一人称,描述了它在人间的一次游历经过,巧妙地把主题思想寓于故事之中,在结尾点明“竹篮打水未必一场空”的观点。值得称道的是对小水滴的心理描写比较细腻,运用了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使水滴的形象活灵活现。语言清新流畅、质朴自然。
例文二
竹篮打水未必空
□曹佳颖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金沙滩的百姓作恶多端,玉皇大帝看不下去,决定将其“天火焚城”。观音大士不忍心,亲自去感化百姓。她来到这里,看到了人们的种种恶行简直无可救药,然而她仍抱有一丝希望。她变化成一个美貌女子,有很多人都来求亲。观音的要求是谁能在一夜背会《观音心经》就嫁给他。百姓们很用心地背诵了一晚,很多人都会背了。观音又提出能用竹篮打水者才可以娶她。众人发怒了,竹篮怎能打水呢?观音拿起竹篮,打水给他们看。水中的鱼体会到观音的善心,纷纷用身体填满竹篮的缝隙,竹篮里打满了水。众人深受感化,改过自新,免遭天火焚城之灾。
故事虽然是虚构,但观音竹篮打水的背后是她那颗仁爱慈悲的心肠,一篮水打回了人们的向善之心,保住了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竹篮打水何以言空呢?
布兰德是一位德国的炼金术士。年轻时他当过士兵,还当过商人和医生。后来他受到炼金术士的诱惑,迷恋上了诱人的炼金术,开始狂热地炼制“金属之王”的黄金。像其他术士一样,他迅即破产了,但他异想天开地认为,人体是天地间最完美的物体,要想制造炼金的“哲石”,应该用人体生命活动的产物。他对自己这种想入非非的玄想十分得意,并且立即开始蒸馏人尿。他实验了无数次,失败了无数次,但他没有放弃,执着地重复着这个滑稽的实验。1669年,他惊奇地发现,蒸干后留在曲颈瓶里的残渣,竟然是一些能发光的白色粉末!这种粉末在黑暗里可以发出一种奇异而美丽的光。这种发光物质就是磷。
布兰德在众人的嘲笑中,义无反顾地坚持着,磷的微光照耀着在黑暗中的炼金术,使神话般的化学一步步地走向科学化。任凭你说是竹篮打水,他也相信不会是一场空。
看当今世界有多少慈善人士为社会公益事业上下奔忙,有人说,他们的善心随着金钱流去而一去不返,打了水漂。他们真的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riji/2889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