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大家知道怎么样书写学雷锋的日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关于学雷锋的日记,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关于学雷锋作文【1】
“雷锋”这个名字众所周知,他是党的好儿子,一位好战士,虽然雷锋叔叔年仅22岁就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却名垂千古。
雷锋叔叔日记里有这么一句话: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确,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做不完的!我们应用有限的生命为人民多做些好事,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样生命才有价值和意义。和雷锋叔叔比起来我就太惭愧了,以前我不怎么做好事,基本上都是做坏事,了解到雷锋叔叔如此舍己为人时,我明白我要想改变自己,做有“意义”的事是必不可少的。我以后会尽力学习他的`为人民服务、舍己为人的精神!
雷锋的成长环境、工作环境从我们读书识字的那个时候就一次次的了解过,以现在的某种观点,雷锋,在那时的社会环境下,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现象,
回忆一下,中所记述的雷锋事迹,不外乎一些微乎其微的凡人小事,搀扶盲人过马路、照料孤寡老人日常生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等。如果这些行为单靠雷锋一个普通军人来做,顶多是一个点,然而,这种精神被广为传颂,便成了一种现象,一种自觉的,助人为乐的社会现象。
雷锋叔叔一样,热爱祖国,热爱党,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在雷锋精神的带领下,善于思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迎着灿烂的阳光挺起胸膛,在二十一世纪的大道上,做一个雷锋式的好少年!
争做小雷锋【2】
五(7)小太阳中队,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集体,同学们都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努力向雷锋叔叔学习,争做小雷锋。在雷锋中队评选活动中,我们也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我们五(7)是“书香”班级——畅游书海,书香满园。我们中队的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喜爱读书,只要一捧起书来,无论多贪玩的孩子,都会沉浸在书的世界中。经过建设,我们的书架也越来越规范,成为班级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取下一册书,美美地阅读,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每个周三周四中午,教室里都静悄悄的,同学们忘掉了一切,都在读书。两位图书委员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按时借书还书,我们中队的图书流通率非常高。这些,都体现了我们“书香”班级的特色。
我们五(7)是“爱心”班级——关爱社会,服务他人。我们中队还是一个“爱心”班级。队员们都热爱自己的班级,关心集体的事,把中队当做自己的家。瞧,我们教室里,绿色植物装点得生意盎然,同学们经常会悄悄带来墨水、面巾纸、纸杯等物品供大家使用,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人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各司其职,让班级处处透着温馨。走出教室,走进社会,队员们也把一颗爱心回归给社会。我们的六支小队,经常举行学雷锋的小队活动,比如到敬老院为老人包饺子,到公共自行车站擦亮小红车等,体现了队员们学雷锋、做雷锋的精神。
雷锋活动日【3】
星期五下午,我们班举行了雷锋主题班队会。
这可是一次与众不同的班队会,因为这是同学们本学期第一次自己组织的队会。我们自己担任了大导演、主持人和演员。在队会开始的前几天,同学们就积极的准备,想要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
队会开始了,小主持人王澍媛和黄子涵在台上从容的主持着,为大家介绍了许多雷锋做的好事和关于雷锋的谚语。接着,我们观看了关于雷锋的视频,然后同学们开始一个接着一个上台,讲起了关于雷锋的故事。我上台讲了雷锋的“钉子精神”,从故事里大家知道了要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在学习上要有像钉子一样的挤劲和钻劲。
演讲的同学精神抖擞,聆听的同学全神贯注,精彩的班队会在雷锋故事的世界中,不知不觉的结束了。
寻找雷锋【4】
最近我经常在学校里听到一首歌:“学习雷锋好少年——”在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口中传出一个名字——雷锋。
雷锋到底是谁?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他、唱他、要向他学习?我带着疑问走向妈妈。妈妈并没有告诉我答案,只是摸着我的头说:“走,我们一起去寻找雷锋。”
我们来到大街上,看见一个小姑娘把地上的纸扔进垃圾桶里。妈妈指着她说:“看,那就是一个小雷锋!”
走着走着,我看见一个叔叔正在路边的一根电线杆上修电线,在他身下有一个叔叔一会儿给他递线,一会儿给他递毛巾,一会儿提醒他注意安全。妈妈指着下面的叔叔说:“看,又是一个雷锋!”
当我们坐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年轻的阿姨主动地给一个刚上车的老奶奶让座位,妈妈刚指着那位阿姨正要说,我连忙抢着说:“我知道了,她也是雷锋!”
妈妈笑着点了点头。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他(她)们都叫雷锋?” 妈妈笑着说:“因为他(她)们都在做好事。”“原来帮助别人,做好事不留名就是雷锋啊!那我也给别人让过座位,还帮你做过很多事,我也是一个小雷锋。”我兴奋地说。妈妈笑得更开心了。我大声地说:“以后我要做一个雷锋似的好少年!”
说完,我快乐地唱起了:“学习雷锋好少年——”
【关于学雷锋的日记】相关文章:
8.有关学雷锋的日记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riji/2310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