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这一篇写的是一种细腻的情绪,我也不清楚我表达对了没有。我建议大家在清静的时候看。你们肯定想说,屁事真多。但是就是这样啊。
1
换季的时候到了,我邀大伟一起去逛街。他一下子眼珠瞪圆了,问我:两个大爷们逛什么街啊。
我说:你想多了,就是去买衣服而已,这大冷天你难道还光着膀子过吗。
大伟表示他已经没有在实体店买衣服好多年了,自从电商普及之后,他穿的每一件衣服都是来源于网购。我问他,你难道对实体店有心理阴影吗?
大伟笑着说:那倒不是,只是我觉得实体店没有网络来得自在。我有限的实体店买衣服的经验都是在学生年代。那个时候钱不多,总想淘到好看又便宜的衣服,可因为不会砍价,总是被店家坑,买回来后经别人一说,总是又气又恼,可又没什么办法。后来我知道去一些品牌专卖店买衣服,总算不用砍价了,算是解决了心头之痛。可是尝试了几次,我发现还是买得不自在,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店的售货员都太热情了。
那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买衣服能够像ATM机取钱一样,在屏幕前操作,不用面对一脑子的销售技巧的售货员就好了。后来网购普及了,只用在电脑前敲几下键盘点几下鼠标,想要的衣服就会到达我的手上,全程不用见售货员一面,不用听别人讲“这一件可以试一下”或者“这件新款特别适合你”,就可以穿上自己想要的衣服。这种感觉太爽了。我的构想实现了,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出去买衣服了。
大伟说的状况,我特别能体会。
热情的服务有时候确实能够让人如沐春风。可是更多时候,它带给我的却是一种精神压力。从进店起,售货员就像见到一个久违的朋友,全程都在唠唠叨叨地向你描述最近的促销活动和热销商品,给你营造出一种你不买或者不试一试就亏大发了的错觉。她的那种贴心和热忱让你都不好意思拒绝,即使你实在没兴趣,拒绝的时候也会在心里想一下措辞,不好意思太直接。
营销人员太懂得用户的心理了。你越无法抗拒,她就越热情,步步紧逼,像一个彪形痴汉,拼命地向一个小姑娘献殷情。小姑娘一点都不自在,步步后退,直到退到角落,退无可退。我发现我在很多场合就像这样一个小姑娘,被人“蹂躏”,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2
我曾经在北方工作过一段时间。刚回武汉的那一阵,我特别痴迷于热干面。头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都会去楼下的面馆吃热干面,配上他们店秘制的剁椒,吃得很过瘾。
刚开始,我都是点一碗面,自顾自吃就是了,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后来次数多了,老板娘认识我了,就开始和我聊天。一开始她会问我在哪工作,上班怎么样之类的,后来就问有没有对象,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到最后开始向我推荐最近好看的电视剧,和我探讨电视剧情。
我们越来越熟之后,她也变得越来越热情,我也就越来越感觉到有压力。
一开始我点面条时,会要求她放点葱花,加点辣椒。我连续吃了几次后,她记住了我的口味,就会在我说之前迅速把葱花和辣椒都放上,然后冲我微微一笑说,我记得你是吃辣的。语气里冲满了自信。
她这一举措很贴心,毕竟她们店里每天有好几百人来吃,能记住你的口味就代表你很非同一般,你是老朋友了。这一点让人很暖心,直到有一次我上火了,长了一嘴的泡。她也习惯性地把辣椒加上,依然是那么自信。那一刻我发现我都有点不好意思告诉她我现在不吃辣了。毕竟戳破别人引以为豪的示好,告诉她示错了地方,总归是有点尴尬的。
一开始我在店里吃完面条,抹净嘴就可以走了。后来熟了之后,就没这么自由了。
老板娘喜欢在我吃面的时候和我聊天。这我倒不反感。可是我经常面对的问题是,我已经吃完了,话题才进行到一半,我还不好意思提包就走。
当然我如果说有事,老板娘也是个通情理的人,当然可以马上就走。可是我不能次次都这样说,我觉得那样有点伤一个人的心。十次中我匆匆忙忙走了八次,是可以,但总还是有两次我要坐下来听她讲完。虽然老板娘挺会聊,我也并不讨厌这样的交谈,但那只建立在我在吃面无事可做的时候。真正吃完后还要聊,就变成一种负担了,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煎熬。
这家面馆对面还有一家面馆也做得不错。那家虽然热干面做得不好吃,但是糊汤粉很不错。以前和老板娘不熟的时候,偶尔想换下口味,我还会去对面尝一下糊汤粉。可是自从和她确定了某种熟人关系后,我就再也不好意思去对面吃面吃糊汤粉了,万一被她发现了就有点尴尬。毕竟他们是竞争对手,我们关系这么好,你怎么能去支持别人呢?
其实我和老板娘并不算什么朋友,充其量是个熟人而已。但是她给予我的热情,好似我们已经成了忘年交。就像酒桌上,一个见过两次面的哥们端起酒杯喊我好哥们一样。我不得不接受强加的好友设定,并默默地去履行好友的职责。这就是热情带来的负担。
热情的负担往往都是细腻微小的。大多时候,你甚至很难表达出这种细微的感受。即使说出来了,无法感受到的人会觉得这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会觉得你很矫情。毕竟它不像其它的切肤之痛那样明显、直接。
但在你的心里,它确实就像一根细细的线,会勒得你喘不过气来。
3
我不止一次听到别人抱怨城市的冷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冷淡,大家对别人的事情都漠不关心。陌生人偶尔的热情也往往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我并不否认这个事实,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反倒是我喜欢城市的原因。因为,冷漠有时候就是一种不打扰,它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扰。
在乡下,邻里很热情,每个人都可以喊出你的名字。他们随时都能放下手中的事,陪你坐下来,从你小学的故事开始聊起。这常常让我想要逃避。
乡邻很热情,所以他敢闯破禁忌,不停地问你一些你讨厌回答的问题。如有没有找对象,在哪里上班,当官了没,一个月工资多少,有没有买房,准备买什么车。
听到这些,你不能冷冰冰的扭头就走。你必须要给予回应,哪怕是敷衍的回应,你也要花点心思,用一个不会结怨的方式说出来。即使再含糊的回应,你也会或多或少地交出一些你本来不愿意说的秘密。
乡邻很热情。你任何不合常规的举动,过分自我的言行,他们都会帮你指出来。热情地告诉你,你应该如何做,才是最好的方式。
乡村社会是一个人情交织的社会。许多人自己陷入到了一种不得不热情的束缚中。他们习惯将热情传递给周边熟悉的人。
他们的友好带给你温暖,同时也带给你窒息。
我很早就认识到,一个人真正走心的朋友只有几个。其它人的热情更多的只是一种负担,在消耗你的精力。
天下没有白来的热情,所有的热情你都要回馈。你无法热忱地回馈以热情,那你迟早要交出其它东西作出补偿。有的时候我想对一些上来就勾肩搭背的人说,我们又不熟,你不要那么热情好吗。虽然他们的热情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renshengzheli/1231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