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外形如兔,习性如鼠,尾巴退化,擅长鸣叫,又名鸣声鼠,藏语称其“阿不扎”。高原鼠兔是一种终生吃草的“素食主义者”,垂穗披碱草等禾木科植物以及蓝花棘豆等豆科草本植物是其喜爱的美食。
刚刚出生的小鼠兔体重仅有八九克,但到其降世第十天后就可以在吮吸母鼠兔的乳汁之外加餐一些鲜嫩苜蓿了。待到第十六天,美味的“青草蛋糕”已经成了它的菜单主食。而等到第二十天时,鼠兔的妈妈就会给它断奶了,此时其体重已达六十克甚至更重,完全可以依靠父母传授的觅食技巧来分辨草原上每一株草木了。出生一个月后,小鼠兔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觅食之路。
草地平阔,藏身处少,作为食物链中的初级消费者,鼠兔面临着重重的威胁。鼠兔的天敌不仅有香鼬、藏狐、野狼、棕熊等陆地凶兽,还有苍鹰、猎隼、猫头鹰、草原雕等空中猛禽,尤其是在食物短缺的冬季,这些天敌会表现得异常凶悍难缠。为此,高原鼠兔除了采用直立吃食的方式以便随时逃跑外,在觅食顺序上也颇有一番极具现实可行性的安排。
为了减少遭遇袭击的危险,高原鼠兔在选择栖居之地时会优先考虑放牧的草场,而不是草长叶高、植物丰茂的地带。前者视野开阔,有利于观察敌情;后者虽然食物丰美但由于视线被遮挡而无法有效扫描发动偷袭的猎手。
为了降低葬身敌腹的可能,除怀孕的雌鼠兔需要较多的食物而在一些时候不得不到离洞穴较远的地方觅食外,鼠兔一般都优先选择家附近的青草,以核心洞穴为圆心其活动半径仅为二十米左右,特别是一些年幼的鼠兔觅食半径要更小一些。
为了缩短外出觅食的时间,高原鼠兔一般会把活动半径内密度较大的那一种草作为食物,即使有更加美味的草在不远处也常常“不理不睬”,这样无疑大大提升了觅食效率。
为了避免暴露自己的窘况,高原鼠兔宁愿去一些草量较少、草质较差但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去觅食,即使肚子无法填饱也不轻易到那些危险指数颇高的水草肥美之处大快朵颐。
尤其是在冬季到来前储备食物的初期阶段,高原鼠兔对食物的选择表现出更加明显的顺序性。高原鼠兔首先会咬断直立型青草,这些草不仅方便收割和运输、单位时间内收获量大,而且在这些高度适中的草里开展“工作”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此期间,只有当活动范围内直立型的草数量不足时,高原鼠兔才会选择较为低矮的青草。这些带入洞穴的草大部分会被食用,也有一小部分被用作暖身的“草垫”来抵御酷寒。
在群敌环伺、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生存之不易让人慨叹,而高原鼠兔在如此严酷环境中理性面对、严谨作答的觅食“排序题”更是让人折服。
生命诚可贵,安全价最高,为了留住可贵的生命,为了确保“高价”的安全,高原鼠兔不任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renshengzheli/1200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