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2、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注释: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4、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
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5、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7、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8、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
9、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
10、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
☆☆☆《劝报亲恩篇》作者无可考。文中大力宣传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文明美德,曾广泛流传,影响极大。尽管篇中有小部分封建糟粕,相信读者能批判地阅读。因全篇基本为白话文,故
不做注释。
11、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2、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3、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5、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16、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1]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
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
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
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19、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注释: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0、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
21、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22、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
23、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2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25、首孝弟,次谨信。——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注释: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
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
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26、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注释: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
2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
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28、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注释: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
2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出自(明)《增广贤文》。
注释: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0、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
注释: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31、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出自《四言》。
注释: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
32、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出自(春秋)《礼记》。
注释: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
【关于孝心的名言及注释】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ingyan/24362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