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州拉面开始,到兰州拉面结束。马上要回到济南的热浪中,想想过去这10天,4500公里的旅行,恍如一段偷来的意外时光。
高中的时候有一阵喜欢余秋雨,大概是在书堆里挣扎的日子,看他写巴塞罗纳的哥伦布雕像,走出了唐璜的西班牙小镇,穷尽一生护书的宁波天一阁,是可以透透气的时间。
印象特别深的是《行者无疆》的内页里,余倚在报废的轮胎上,展示自己鞋底花纹都被磨平了的一双鞋。满是羡慕。那时候只想去更大的世界看看,摆脱那些讨厌的物理公式。
《文化苦旅》的第一篇就讲了敦煌莫高窟,讲那个叫王圆逯的道士,为了所谓修缮莫高窟变卖经书,还给自己立了功德碑。从那个时候就想去莫高窟看看,看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壮阔景色,看历经沧桑的佛龛壁画。
跟着讲解员姐姐参观,一路看人们因为信仰的虔诚创造的艺术奇迹,看珍贵的文物被人为和自然破坏的痕迹,忍不住想,如果当初王道士没有来保护莫高窟,今天得以展现给世人的这座奇迹可能会被侵蚀破坏的更多吧。所谓功过是非,难以定论。
年少的时候通过书里的文字在脑海中想象到的场景,长大以后能亲自来感受一下,这种感觉很棒!读不了万卷书,也行不了万里路,可始终对这世界充满好奇,也是一种对抗生活暴击的力量。
在鸣沙山露营,体验了沙漠摩托,滑沙,看了日落,一起野餐,一起唱歌,一起围着篝火乱跳,一起躺在沙漠里抬头看着星星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合衣睡在帐篷里,沙漠晚上的大风吹的帐篷呼呼做响,有一种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感受。半夜裹着羽绒服出来看星空,凌晨爬到坡顶看日出,带着一身沙再次上路。其实星空在哪里都可以看,只是疲惫的生活里别忘了抬抬头。
从茶卡出来穿越德令哈,一个姑娘在我po 的图片下评论,海子说过的,马鼻子下湖泊含盐,我回复她,姐姐, 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不知道那一夜的査海生有没有在德令哈,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师傅说,这里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是热带雨林,所谓的沧海桑田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时间纬度。相比之下,人的一生既渺小又短暂。可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真真切切,不可忽视。
夜宿郎木寺镇,在青旅遇到了广州来的姑娘,在郎木寺住了一段时间,过几天继续去下一站。靠在火炉边取暖,帮老板收收钱,和其他旅客聊聊天。负责记账的姑娘,是跑来小镇做义工的,带着旁边店里买来的绿松石挂饰。这是我学生时代向往过的生活。去想去的地方,认识不同的人,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记录表达的欲望,一路走走停停。
一直没有机会,也没有勇气开启这样一段路程。也终于发现,我们会因为第一晚在西宁的青旅没有热水洗澡而抱怨,我们想要的是舒服的悠闲的生活。师傅说,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背包客越来越少的原因。
这样也好,承认自己的没有勇气,认清自己的局限,这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最后一站在扎尕那,一个群山围绕中的小乡村。如果没有最早的背包客发现这里,这里可能还是一个山后藏着绒川瀑布和石林,老鹰在山间盘旋,旱獭在田间嬉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世外桃源。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口正在盖着游客接待中心,孩子在路上拦车要吃的,越来越多的宾馆和饭店拔地而起,据说旺季的住宿可以达到一晚上千元。师傅说,再过几年,这里就会完全商业化。或许,发展旅游能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又或许,他们也会怀念过去宁静的时光。
出来的久了,也会累。妹子们一开始每天都会花时间化妆,后来只在拍照的时候涂口红,再后来裹着帽子围巾连口红都顾不上涂。一路感叹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叹祖国的大西北建设,听师傅讲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可是也吃了一路各种面和零食,住了几晚没有热水不敢脱衣服睡的宾馆,在车上坐到腿麻,到处找洗手间,见证了两大睡神在车里睡的东倒西歪,一路互怼。
重新聚在一起,大家好像都没变,好像我们都还没毕业,好像9月份到了,我们又会拉着行李爬上舜耕的坡,去金鸡岭脚下的13号楼,6点钟被喊山的大爷吵醒,下了最后一节课去食堂拐角买碗面。
阿姨,要4份面,2份宽面,2份细面,多加点菜,谢谢阿姨!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890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