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是如何学会跳绳的?大家可能会说要练,练多了,自然就学会了。然而,幼儿喜欢单调重复的练习吗?怎样让幼儿带着积极愉悦的情感学习跳绳?怎样有效支持幼儿获得跳绳的经验呢?下面是笔者带领幼儿学习跳绳的经历。
初次跳绳
幼儿升人大班,教师按惯例带领幼儿开展跳绳活动。刚开始的几分钟,跳绳场面比较热闹。可不久,有幼儿就说:“老师,我不会跳。”“老师怎样跳呀?”会跳几下的贤贤则说:“太累了。”运动能力强的轩轩艰难地、不连贯地跳了几下,说:“唉,太难了!”孩子们“知难而退”,有的收好绳子去玩其他器械,有的拿着绳子追逐跑,有的拿着绳子挥舞……教师只好终止跳绳活动。
初次接触绳子,孩子们从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1O分钟。为什么会这样?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我意识到跳绳需要有一定的对绳子的操控技能和一定的身体素质,如平衡能力,手、眼、脚等协调能力,腿部肌肉的力量、耐力以及心肺耐力,等等。幼儿初次接触绳子,对操控绳子缺乏经验,理所当然会出现觉得跳绳很难、不知怎样跳、太累了等情况。看来学会跳绳不是一时半刻的事。于是,教师决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先不练习跳绳,而是通过各种玩绳游戏帮助幼儿储备一定的跳绳技能,锻炼身体素质,并持续激发他们的玩绳兴趣。
自由玩绳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我们不跳绳,我们来玩绳,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一起玩。自己去找伙伴吧!”教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情绪高涨地找玩伴玩了起来。奇奇、晖晖、远远、坤坤四人站成“十”字形,各人手拿两个绳子棒,使劲地挥动绳子,边挥边说“大浪、小浪,大浪、小浪”。文文、涵涵、西西、轩轩四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边甩边念“渔网、渔网,捞、捞、捞”,念完马上把绳子放低,另外两人马上从绳子上跳过,有时举绳人念完马上把绳子分别举到头顶、肩膀、腰部,另两人则根据绳子的高度尝试跳过或钻过。瑶瑶、宁宁、萌萌三人共用一根绳子,其中两人牵着绳上下晃动,另外一人尝试从晃动的绳上跳过,或从晃动的绳下爬过、侧身翻滚过……
孩子们自由地、尽情地玩着,不断推陈出新,他们还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根据现场情况不断地调整游戏过程。
幼儿玩绳时的动作有甩绳、晃绳等,他们还用走、跑、跳、爬、钻、滚等动作尝试经过晃动的绳子。这些动作锻炼了幼儿的手臂、手腕力量与灵活性,发展了幼儿对晃动的绳子的判断能力及躲闪能力,提高了幼儿的肌肉力量与耐力,为幼儿的跳绳活动作了身体素质和技能方面的铺垫。同时,在自由玩绳中。幼儿是带着积极的情感参与游戏的,他们越玩越开心,越玩越有智慧。
自主跳绳
一次,教师的跳绳引来了孩子们的围观。有的问:“老师,你怎么能跳那么多下?”有的说:“老师,你跳得可好了。”……见孩子们颇有热情,教师趁机说:“我以前也不会跳,后来我每天跳一跳,很快就学会了,不信你们试试。”果然,会跳几下的孩子马上加入跳绳的行列,不会跳的孩子也跃跃欲试,有些不想跳的孩子也不时停下脚步观看。
半个月后,孩子们对跳绳的热情又有所升温。于是,教师开始细致全面地观察幼儿的跳绳情况,有了以下发现:(1)参与度。59%的幼儿经常参与跳绳,34%的幼儿偶尔参与,7%的幼儿不参与。(2)跳绳能力。24%的幼儿能连续甩绳跳,63%的幼儿是甩一下绳跳一下,13%的幼儿甩绳与跳同时进行。(3)跳绳姿势。幼儿的姿势五花八门,有的手提得高高的,有的一只手摇绳一只手不摇,有的手臂向旁边伸得直直的,有的甩绳时手臂太靠后,无法连贯甩动,有的靠肩关节带动手臂和手腕摇绳。参与跳绳的幼儿全都整个脚掌着地跳,有的幼儿跳时经常往后踢,有的幼儿跳时脚抬得很高。另外,还有幼儿蹲着跳,身体前倾着跳,身体后仰着跳,等等。
从观察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虽然经常跳绳,对跳绳的热情较高,但跳绳能力有限,跳绳姿势也不规范。跳绳的规范动作应该是:以眼向前望,腰背伸直,手臂与手肘约呈90度角为基本准备动作。用手腕力量摆绳,跳跃时双脚并合,脚尖或前脚掌有节奏地踏地跳,着地时膝盖微曲。因为跳绳姿势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能否熟练跳绳,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已有水平在后期的游戏中慢慢渗透跳绳的动作要领一
在游戏中学习
为了规范跳绳动作,提高幼儿的跳绳水平和兴趣,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游戏。
游戏1:蹦床。有时在真正的大型蹦床上跳,有时模仿在蹦床上跳(双脚向上跳,落地时前脚掌着地)。玩的时候,有时听教师的口令玩,有时听哨声的节奏玩,有时听音乐的节奏玩。节奏快,幼儿蹦得快;节奏慢,幼儿蹦得慢。在幼儿对“蹦跳”有一定节奏感后,手摇与脚蹦同时进行,即手往后摇的同时脚马上蹦跳。
游戏2:盲狼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盲狼。游戏开始时,小兔跳着游玩或跳着去采食物,盲狼闭眼听。谁的脚步声被盲狼听到,谁就可能被抓。
游戏3:老鹰和小兔。幼儿扮演小兔,教师或幼儿扮演老鹰。老鹰飞来了,小兔快速躲闪;老鹰飞走了,小兔悠闲地跳。
游戏4:青蛙和蛇。一个幼儿扮演青蛙,一个幼儿扮演蛇,扮演蛇的幼儿手拿绳棒,用手腕把绳子像蛇一样摆动起来去碰青蛙,青蛙跳着躲闪。
游戏5:跳晃动的绳。两个幼儿拿绳棒左右晃动绳子,另一个幼儿从晃动的绳子上跳过,比一比谁跳过的次数多。
幼儿在以上游戏中能自然习得跳绳的技能。如:“蹦床”游戏,幼儿练习用前脚掌有节奏地踏跳,着地时膝盖微曲;“盲狼和小兔”游戏,能锻炼幼儿用脚尖或前脚掌轻轻着地的能力;“老鹰和小兔”游戏,快跳与慢跳相结合,能锻炼幼儿跳的耐力;“青蛙和蛇”游戏,既能锻炼幼儿手腕的灵活性,为摇绳做准备,又能锻炼幼儿跳着躲闪的能力;“跳晃动的绳”游戏,能锻炼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学习方式令幼儿感到轻松愉悦。
用多种方式学习
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观察到小美跳绳姿势标准,跳得轻松。在与小美妈妈交谈中了解到,小美爸爸跳绳跳得好,在家经常指导小美,还通过视频引导小美学习跳绳的要领。得知这个信息后,教师也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一起欣赏跳绳的录像。幼儿从录像中感知跳绳的要领,惊叹录像中阿姨精湛的跳绳技艺,产生了强烈的学跳绳愿望。
幼儿会连着跳几下后,很有成功感与满足感,急于跟教师分享。常有幼儿对教师说:“老师,你看我跳,我能跳15下。"“我能跳20下了。”“我比你更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同时对他们说:“你们跳累了需要休息的时候,可以去数数别人能跳几下,看看谁跳得比较轻松。”幼儿观察同伴跳绳后,教师与幼儿交流,然后请小美和小奇(小美跳绳的动作规范,小奇运动能力很强)比赛跳绳。小美30秒钟跳了58下,小奇30秒钟跳了45下。小美跳完呼吸自然,而小奇跳完说“累死了”,马上想蹲下。教师问:“谁跳得多?”“为什么小美跳了58下还不觉得很累,而小奇跳了45下却非常累?”孩子们纷纷说,小美用手腕摇绳,脚尖着地跳,而小奇脚抬得很高,落地声音很响。幼儿从同伴的比赛中吸取经验,不仅领悟到跳绳姿势很重要,而且进一步明白了跳绳的要领。
过了一段时间,有一部分幼儿能连续跳50几下了,而有的幼儿只能跳1O下左右,有4个幼儿还不能连贯地跳。会跳的幼儿看到不会连贯跳的幼儿常常会跟他说:“手不要停下来,要一直甩。”看到有的幼儿落地比较重就会说:“你跳得轻一些。”……教师见状,组织幼儿交流,问谁想当教练。听到叮以当教练,幼儿自告奋勇,开始师徒结对。小姚教小蒙,小蒙很努力地跳,小姚在一旁一边鼓掌一边说:“就这样跳,跳得很好,继续跳,不要停下来,再跳一跳就能连续跳很多多了。我就是这样学会的”博博已经能连续跳十几下了,只是落地重,跳得很吃力。轩轩边看博博跳边说:“要跳得轻一些,不能让我听到你的脚步声。”博博跳了一会儿,轩轩便示范起来。他们两个一会儿比赛看谁跳得轻,一会儿比赛看谁跳得多。小西在指导小丁,他很认真地观察小丁的动作,然后对小丁说:“不要撅屁股,撅起来就跳不好了。”小丁听从小西的提醒,慢慢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姿势,很努力地学习,跳绳姿势改善了许多……
跳绳比赛
经过师徒结对学习,幼儿跳绳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连贯跳绳的能力有所提高。
一天,小兰和小奇说:“老师,我们想比赛跳绳.看谁赢得多。我们要记录下来。”他们拿来笔和纸,画好记录表开始比赛。他们一个人跳.一个人数、记。第一局,小兰跳了10下,小奇跳了19下,小兰输。第二局还是小奇赢。到了第三局.小兰说一定要多跳几下才能赢。虽然小兰跳时身体有些摇晃,但她咬牙坚持,终于赢了。他们的比赛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活动结束,小兰、小奇利用记录表与大家分享他们的比赛过程与结果,其他幼儿也产生了跟同伴比赛的愿望。于是,教师说:“如果你想跟同伴比赛,你想选什么样的对手?”小蔡说:“要选实力相当的,要不很快就被对手打败了。”其他幼儿也表示同意。
第二天,幼儿选择与自己实力相当的对手开始比赛。为了缩短画表格的时间,教师按幼儿事先讨论好的要求打印好记录表。比赛开始,每一对幼儿都忙着跳、数、记录,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如,有的用金牌表示赢局,有的用自己的学号表示赢局,有的用花来表示赢局,有的用打勾表示赢局……
幼儿学习跳绳持续了两个月,从最初的兴趣盎然,到知难而退,再到积极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训练幼儿跳绳,而是追随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发展需求,时而放手,时而支持,让幼儿自由玩绳,自主跳绳,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跳绳的经验和技能,运动兴趣和身体素质也得以全面提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863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