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西湖绸伞随笔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西湖绸伞随笔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每次读《雨巷》我都会执著地认为,戴望舒希望遇见的那位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手中撑着的应该是一柄西湖绸伞。我觉得薄如蝉翼的江南丝绸和细润的青青翠竹完美结合而成的西湖绸伞,才可以担当那一枝在诗人的梦中飘过的丁香。

  寂静幽深的小巷,多雨的江南水乡,蓝花布的旗袍,盈盈一握的西湖绸伞,一定是柔媚的江南女子不可或缺的场景和道具。是谁那么心灵手巧,别具一格地用修竹和丝绸做成了一剪轻灵飘逸的彩云?是谁的心思那么缜密、精巧,一丝不苟地用18道工序谱写了一曲委婉清丽的江南丝竹?一柄西湖绸伞,曾经给我们平常的生活平添了几分细腻温润、雅致轻盈,甚至下雨的日子也能多出几许清澈水灵、柔情似水的意境。

  时光闪回到1928年,一位叫都锦生的青年人行走于日本街头,当地女子们撑着的一顶顶别致的绢伞引发了他的创意。他想,自己的家乡杭州多雨,又是产丝绸之地,做一款绸伞应该会有商机的。在外国考察完毕,他回到杭州都锦生丝织厂,成立了以竹振斐为主的三人试制小组,派他们外出学习制伞技术,并在民间到处寻访制伞高手。

  都锦生这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在首创织锦画之后,于1932年,又首创了一把别出心裁的绸伞,从此,杭州的.烟柳画桥间又多了另一种姹紫嫣红的花——西湖绸伞。

  一支细润的青竹,被巧剖为纤纤三十二根,薄如蝉翼的丝绸柔顺地缠绕于篾青与篾黄之间,套色刷花,将秀丽的湖光山色徐徐展开。江南的丝与竹在西湖绸伞上得到了完美的演绎。

  从一根竹子、一块绸面到一把西湖绸伞,要经历十八道工序:选竹、伞骨加工、车木、伞面装饰、伞骨撇青、上架、串线、剪边、折伞、贴青、刮胶、装杆、包头装柄、穿花线、钉扣、修伞、检验、包装。若是每一道工序再展开细分的话,就有百余道工艺之多。

  中国的手工艺制作,往往工序繁多。制作绸伞的第一道工序是选竹。选竹大有讲究,先是竹子的取材与挑选,行话叫“号竹”。制作绸伞的竹子不是一般的毛竹,是淡竹,一般选用产于浙江的余杭、德清、安吉、富阳、奉化一带的竹子。但不是每枝淡竹都用得上,得找竹龄在三年以上的,粗细规格15厘米至16.7厘米,竹节间隔不能小于38厘米,竹筒色泽必须光照均匀不能有阴阳面或斑痕的淡竹。且竹子的节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过嫩、过老、过大、过小的竹子,都不能用。

  一株淡竹,只取中段二至四节,也就是说一枝合格的淡竹只能取用到一两把伞骨的料。要求的苛刻,分寸的掐算,大小的拿捏,那种恰到好处的把握,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领神会。

  接下来是劈竹骨。这一段竹子须劈成一把绸伞所需的32根伞骨,每根伞骨4毫米宽。要劈得均匀、粗细完全相同,虽然是纯手工的,但要做得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一样,若是粗细不一样,伞收拢时如不圆,斜头偏脑就不好看了。然后,是编挑、整形、劈青篾、铣槽、劈短骨、钻孔等十多道伞骨加工工序。

  把伞骨劈开,丝绸夹在中间,与用铁做伞骨,蒙布、绸子或尼龙做成的洋伞比起来,西湖绸雨伞的伞骨外露,摸上去光洁如玉,好似打过一层蜡,越用手感越好。

  用于做伞面的绸料是度身定做的,和我们通常用来做衣裳穿的那种丝绸不一样,伞面绸要求织造超细密,既要有薄如蝉翼的质感,又要有经得起风吹雨淋日晒的功能。20世纪30年代,伞面用绸是都锦生丝织厂自己织造的“真丝伞面绸”。到了60年代后,真丝乔其纱成为不少伞厂选用的伞面主料,因其轻薄、透明,刷上一帧帧清新素雅的西湖风景画后,晶莹剔透,格外受青睐。

  上伞面是十八道工序中最重要的一道,缝角、绷面、上浆、上架、剪绷边、穿花线、刷花、折伞等等。每个细节的技术和艺术水准都很高,要极为有经验与心细的工匠全神贯注地去完成。

  贴青,也是制作西湖绸伞的工序中很有难度的细活。所谓贴青,是在伞面完成后,将制作伞骨时劈下的那片篾青按编号再粘回到伞面上相对应的那根竹骨上。必须要做到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还原得天衣无缝。这样,当伞面收拢时,绸面一点不外露,真正让西湖绸伞“撑开是一朵花,收拢是一枝竹”。这正是西湖绸伞最为朴素、自然的可爱之处。这样耗时耗力、极尽讲究的一刀一剪、一针一线、一笔一画尽显奢华与精致。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位,甚至是精细到极致,不能有一点点差池,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前功尽弃,真有点步步惊心的味道。制伞师傅凭着一双艺术的巧手和一颗独运的匠心,或许这是一种天赋,一种熟能生巧的功夫,一种专注的情怀。

  西湖绸伞不仅有遮阳挡雨的实用功能,又有传统韵味的观赏价值,曾经风行于世,也是表达女性柔美身段的好配饰之一。这种极具东方古典审美的工艺制作,也曾经有过获奖无数的辉煌,如199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一等奖,2001年获世界华人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2003年获杭州市优秀旅游商品金奖。时至今日,老一辈制伞人先后离世,手工制伞工艺濒临失传,市面上很少再能看到那些纯手工制作的西湖绸伞。美丽的西湖绸伞逐渐淡出了世人的视线。

  2008年,西湖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在杭州运河建造了中国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为各种正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手艺找到一个可纪念、可展示、可传承的归宿,具有江南韵味的西湖绸伞也得到了一席之地。如此,西湖绸伞就不再是一位“隐士”了,它保存了人们记忆深处的一种文化意象,演绎并传承下去。

【西湖绸伞随笔】相关文章:

1.西湖垂柳随笔

2.美丽的西湖随笔

3.随笔:西湖之旅

4.西湖情结随笔300字

5.雾雨西湖随笔

6.关于西湖情结的随笔

7.游西湖的散文随笔

8.西湖游记随笔作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30862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