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备的随笔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言禁未开之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刘备的随笔,欢迎阅读!
关于刘备的随笔1
正在热播的新版的大型连续剧《三国》,又见刘备刘皇叔,又见刘备的眼泪,无论你怎样提高警惕抱着一种超然的心态,但最终逃脱不了被导演被罗贯中老人家带入原作的窠臼,演员精湛到位的表演,用一次次的眼泪印证那句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着实爱哭——桃园结义要哭,打了胜仗要哭,打了败仗要哭,得了徐庶要哭,失了徐庶还要哭,恳请孔明辅佐要哭,孔明应允辅佐还要哭,失了战将哭,得了战将哭,摔孩子要哭,托孤时依然要哭,哭,哭,哭,就好像他刘备除了哭不会别的,我想抑或是罗贯中老先生心情使然,每每写到刘备便想起了什么伤心事,于是有刘备在书里替他老人家涕泪连连,也就流传下来以泪洗面的刘备。
不用我们太费心思,史学家早已为我们考证,历史上的刘备根本不是爱哭鼻子的懦夫,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蜀国君王,历史上的功过是非由史学家们去评说。在这里想说的是在《三国演义》特定的故事情节里,刘备的眼泪功过几何,从中可以汲取哪些经验和教训,从刘备的泪眼婆娑读出些故事以外的启迪,则正是需要思考的。
《三国演义》刘备的眼泪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忧国忧民所流的泪,一种是惜才怜才所流的泪,再一就是重情重义的泪,正是透过这三种流泪方式,反衬出刘备的抱负、方略和人格魅力,才成就了这部恢弘的历史名著,成就了忠孝重情重义的一代蜀君帝王。
先说这忧国忧民的泪,书中刘备有不少泪是为汉朝江山基业所流,虽说他只是一个买席子的.,但却怀揣匡扶汉室的远大抱负,以铲除奸佞为己任,这种拳拳的爱国情怀在报效无门时,多以眼泪的形式流露,可亲可佩。正是有了这眼泪,才有了活灵活现的刘皇叔,才有了流芳千古的是三国演义。而说到刘备对子民的爱更是堪称历朝历代的楷模,为躲避曹操来袭,刘备携二十万余百姓逃往江夏,就连孔明都劝其放弃百性,而此时刘备却眼含热泪说:“百姓可以弃我,我绝不弃百姓。”一语道出了他征战沙场、为官、称王的倚重所在。相反看看二十、二十一世纪,萨达姆为满足个人的私欲不惜葬送了国家的前途,扼杀了人民的幸福,使得本美丽富足的国家战火频发满目疮痍;还有那些拿人民幸福换取家族世袭统治的国家,而那些靠民脂民膏吃的肥胖无比的领袖们,却使他的臣民忍受饥寒交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君王面对刘皇叔不应局的惭愧吗?不应该留下惭悔的泪吗?
再说惜才怜才的泪,刘备为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遍访天下才人,广纳文武贤士,正是有一大批诸葛亮、关羽、张飞等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旷世奇才,才演绎了三英战吕布、只身救阿斗、舌战群儒流千芳古的佳话。为得到徐庶的辅佐,刘备泪流满面真情相约;徐庶走了,刘备以泪洗面,欲砍伐树林望其远去,正是刘皇叔的真诚与曹操的奸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才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刘备爱才、惜才、用才,可谓是典范楷模。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诸葛亮,便将用兵权交给了孔明,正是主公的信任,才有了前后出师表气势磅礴,才有了一代传奇军师——武侯诸葛亮。刘备用他的眼泪换来了属下的忠诚,刘备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眼含热泪说刘禅若不行,诸葛亮个自己做君王,正是这种宽宏大度,才成就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写就了这一对君王传奇。时间过去了千余年,又有多少人能像刘备这样爱才、惜才、怜才,又有多少人能比刘皇叔宽阔的胸襟和高风亮节的品格,想必会有人羞愧的流泪吧。
还要说重情重义的泪,刘关张流泪桃园三结义,从此开始了三人重情重义兄弟情义,关羽不为曹操高官厚禄所动一心一意侍奉兄长,过五关斩六将与哥哥相会;三弟张翼德一丈八长矛永冠三军,为救主河喝断当阳桥,至死不渝陪伴大哥左右;兄弟的的情谊正是刘备为人的真实写照,正是刘皇叔的人格魅力所在。常山赵子龙只身救阿斗,刘备见在敌阵中杀的几进几出的四弟后,将阿斗摔在地上,相比拥兵几十万战机极佳的袁绍,只因儿子有病而贻误了战机,最后兵败官渡,成为后人的笑柄。常言说,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那为什么袁绍之流收买不得,不正说明了刘备的重情重义,天下英雄趋之若鹜的真正原因了吗?现如今已是二十一世纪,有多少人为了钱、为了利,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更有甚者为了一官半职出买良心和人格,想想三国时期的刘皇叔不觉得有些羞愧难当吗?
《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罢,亦或是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三国》,都不外乎文艺作品,是作品就免不了有些虚构和杜撰,就像刘备的眼泪,多半是罗贯中们所流,但千百年来文艺所反映的是民生、民愿、民心,从这一点来说刘备的眼泪代表人们所期盼的爱人爱国、重视人才、讲究信义,是无论哪朝哪代都应遵循的真理所在。
关于刘备的随笔2
关羽、张飞相继遇害,刘备痛不欲生,发倾国之兵,杀奔东吴报仇。结果惨败,刘备身死白帝城。
刘备的失败,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首先,因关、张遇害而交战,是因私废公。其次,蜀吴相争,两败俱伤,曹操渔利。——这样一个浅的道理,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能懂得;而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刘备更是心知肚明。刘备是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因为在刘备看来,情谊、义气、诚信是大于一切的,是第一位的,而个人荣辱成败、江山社稷则是第二位的。
刘关张桃园结义,跪拜盟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关羽、张飞模范地践行了自己的诺言。特别是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都是为了一个“义”字。刘备是主,关、张为臣,但是在情义上三人是平等的。由此想去,刘备的复仇之举实不难理解。
得知关公危急后刘备泣曰:“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孤来日自提一军去救云长!”当云长死讯被证实后,刘备哭倒于地。说道:
“孤与关、张二弟桃园结义,誓同生死。今云长已亡,孤岂能独享富贵!”
“孤与东吴,誓不同日月也!”
"若不报仇,是负盟也。朕欲起倾国之兵,剪伐东吴,生擒逆贼,以雪此恨!”
“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得知张飞被害,刘备以头顿地而哭:“二弟俱亡,朕安忍独生!”
刘备御驾亲征。兵败后退至白帝城,愤恨交加,不久亦亡。
刘备举兵复仇,对此世人多有微词,认为纯粹是义气用事。
刘备是性情中人,视情义为生命。他为义而生,为义而死,用生命践行盟约。中外历史上,爱美人不爱江山的皇帝有,但爱兄弟——并且是结盟兄弟而不爱江山的帝王仅刘备一人。
刘备虽败犹荣。刘备是顶天立地的伟丈夫。正是:
臂膀倏失岂苟生,怒发百万复仇兵。
手足情义磐石固,富贵江山翼羽轻。
梦断东吴悲壮士,魂归白帝悼英雄。
帝王事业渔樵论,又见桃园满树红。
【关于刘备的随笔】相关文章:
2.刘备简介
3.关于印记的随笔
4.关于中秋的随笔
5.关于责任的随笔
6.关于书法的随笔
7.关于选择的随笔
8.关于雨的随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9343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