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游的杂文随笔
虽然早在《史记》中,司马迁就有过他游庐山的文字,但此后一直到东晋南北朝,庐山成了一个思想殿堂,与北方鸠摩罗什为代表的逍遥园遥峙以后,它多彩的真面目才展露在了人们的面前。而当时活跃在庐山的代表人物中除了僧人慧远、道士陆修静、文人陶渊明以外,还有一个谢灵运。
走在从东林寺到三迭泉的山路上,首先让我想到的是屐齿可以前后调节高低的“谢公屐”。“谢公屐”无疑是用来引领当时时尚的东西,但它显然是不适合走山路的,只有像《宋书》上记载的谢灵运出游那样,有人为他“伐木开径”服侍着,“从者数百人”簇拥着,这种木屐才能穿得。
谢灵运虽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山者,他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但他的诗文中的写景,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有较多不必要的堆砌,读起来也比较佶屈聱牙。然而他却自恃门第高贵,才华横溢,自夸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而事实上他与陶渊明相比,无论是文采还是对后世影响力而言都是有很大差距的。而他世家大族眼高手低的疏阔和不识时务的轻举妄为,也引来了世人的轻蔑,这也反映在后人庐山结莲社的传说中,《高僧传》中说参加莲社的有123人,时间用的是太岁纪年寅年的“摄提格”,于是就有公元390年和公元402年两种说法。记载中没有提及陶渊明,也没有提及谢灵运。传说中的邀请陶渊明入社时,他先问了可不可以喝酒?得到肯定回答后,他又不愿意参加了。而谢灵运想要参加,则是因为慧远认为他“心杂”就没让他参加!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采用的是公元390年的说法,所以说慧远在庐山结莲社时,谢灵运才6岁。但不管怎么说,谢灵运到庐山时,已经是公元411年前后,他作为刘毅的部属随着刘毅去江洲上任后的事情了,与结莲社没有关系。
庐山的美需要透过它的迷雾才能发现,留在庐山的故事也和迷雾一样,需要一份耐心的思索才能明白。《文化苦旅》,书中提到传说中的慧远、陆修静、谢灵运在东林寺相聚后,从不送客不过寺前虎溪的慧远,这次竟然忘情过了虎溪,引来了虎啸的故事就让人迷惑。诚然,慧远死时是公元416年,而陆修静公元406年才出生!所以很难想象会发生“虎溪三笑”的故事,但所谓艺术的变形,常常不是现实重压下的扭曲就是某种寓言式的概括,这个故事就概括性地说明了东晋南北朝时庐山名人荟萃的盛况,所以以后李白、黄庭坚、苏东坡等人都毫不在意地写过“虎溪三笑”的诗文。
事实上和名僧慧远的交往,却是谢灵运生活中除了不能忘情于权势,以及经营庄园、游山玩水以外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惜庐山这个思想的殿堂,作为一个心理治疗所,并没有能够治愈谢灵运心猿意马的躁动,最终他还是被杀死在了广州,时年才49岁。
【庐山游的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神游杂文随笔
2.夜游杂文随笔
4.游泳之乐杂文随笔
5.试探游戏杂文随笔
6.浮游城市杂文随笔
7.漫游唐渠杂文随笔
8.旅游囧事杂文随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932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