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随笔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当我接到科学出版社编辑打来的电话,告知我书籍的校样稿已经发到我的邮箱,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查看,发现我的书稿已经被注上出版时间2014年8月。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由我编著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即将出版了。而这本书是关于22位优秀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此时我的脑海里却呈现出一个总也挥之不去的场景,有一群人围坐在圆桌边,相谈甚欢,无拘无束,你看不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心灵浇灌雨露,每一张面庞都期待阳光的照耀。每一个人的叙述或许就是别人的雨露;每一个人也可以为别人送上一份冬日暖阳。但是这些雨露阳光如果没有一个人的组织发起就不可能形成一种“相遇”。她就是Ora老师。我想这本书首先应该献给她。

  21世纪的来临带来了我们学校的大发展,更带来了我们学院的转轨,要想弯道追赶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院长为我们引荐了一位来自香港大学专注教师教育的女博士Ora,而她带来的是一些新鲜得不能再新鲜的名词:行动研究、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空间等等;这些中文尚且不懂,更何况一连串的英语,我听得云里雾里。会后,Ora还一个劲地上网发邮件,要知道当时我连什么是电子邮件都未知,更不用说发邮件,添附件了,只有羡慕的份。如今,我在电脑上修改文章,发送附件,这正是从Ora处学来的。我编著的书籍就是关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与提升的,那里以叙事研究的方式来探究教师在团队学习的环境中可以如何拓展教师学习空间,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在这本书的前沿我写道:

  我们分明看到了种子已然长成了枝繁叶茂、香飘四溢的果树,那果实里的种子,数量众多,基因相同。这些种子怀着一颗激荡的心正准备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去成就更多的硕果累累。为什么一颗新种子甘心在阴冷、潮湿、黑暗中生存?因为它知道它曾经有过的灿烂绚丽、甜美香醇,都来自另一颗种子的默默给予。

  对我来说这颗种子就是Ora为我们种下的TATEAL。

  2009年下半年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培养项目正式启动,从此拉开长达五年的序幕,我也荣幸地成为十九个班中的一位班主任,与高中英语班中22位优秀教师一同成长。由此,面对全新挑战,我一个职前教师培养者不得不深入思考职中教师如何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学习提升,成为杭州地区未来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此时我想到的就是Palmer《教学的勇气》一书。这本书是Ora带给我们的,当时才02年,我捧着这本原版书时心头像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一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虔诚地摘录着其中撞击心灵的话语。我第一次学到了一个词叫identity,它不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角色意识吗?可是在这里,角色意识被赋予了最重要的教育内涵,它需要的是将知识、情感和精神相融,将教师自我与学生和学科紧紧相连,才能达到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融合。我开始渐渐地明白为什么王院长一再告诫我们语言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他总是要我们年轻教师回答一个本源问题:语言是什么?[正在看NormanFairclough的DiscourseandSocialChange,尝试阐释“衢州教案”这一历史文本,视角为新历史主义和互文理论,而潜在的批判性问题是:语言是什么。所以当读到谢老师这个问题,我停了下来开始书写故事带来的启发:我最近也在通过文献阅读和生活体会思考这个“语言意义”问题。上学期,我不断追问,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希望从《说文解字》,海德格尔,巴赫金,福柯,NormanFairclough那里找答案。但是,谢老师今天把我的脑海里那个问题变成文字(ideavisualizedintotext),放在谢老师的故事语境(context)中,这一刻竟然颠覆了我脑海里的一个词——“本质”,并且让我代之以“意义”,并且又一次意识到,我又犯了老毛病,认为有一个真理存在,正如我又带着考证的惯性去追寻语言的本质,把语言当作脱离主体的存在。语言的本质即使存在也是一种意义的存在。

  那么“语言是什么”,对于谢老师是什么意义呢?需要继续往下读故事。]

  这本书是一片天空,当我见到她的时候,我猛然想起那个井底之蛙,甚至可耻得连那个青蛙都不如,因为它好歹还抬头看看井中的天空,而我连头都不抬,我只埋头干我的'事,并不知身在何处,心往何方。

  在培养“名师工程”高英班的五年中我为学员们设计了大量的与学科有关的系列课程,以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智慧;同时面对一次次新的挑战,如磨课授课、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成果展示,我们总是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个个地攻坚克难,把事情顺利地完成;期间我们营造着家的温馨,在情感上牢牢地维系着成员,再大挑战也能共同面对,使每一位成员都能体会一种生态化环境中成长的喜悦。这就是来自《勇气》一书的启示,智慧、情感和精神三者统一,缺一不可。这一切我都以叙事的方式写到了即将出版的书中。因为有了这些教师培训体验,到了2013年夏,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来自浙江省学科带头人三十位优秀学员,在整整二十天的培训时间里,我们又一次实践着身份认同和融合,为教师学习注入勇气,使我们的“相遇”难忘而富有意义。有学员在总结中这样说:

  这次培训是紧张、充实、忙碌而有序的……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生命体而成长着,在成长中感受着幸福。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员王老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告别了“只顾低头赶路”的生活,教我学会了“抬头看天”的另一种活法。在专家引领和同伴的帮助下,做一名优秀老师的决心更坚定了,手中的方法也更多了。接下来,需要时刻提醒的是要执着地一直走下去,让我的工作变得很满足,很幸福。(学员黄老师)

  还记得我们的座右铭吗?作茧自缚,羽化成蝶。还记得我们的口号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所以,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回去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带着教学的勇气和智慧,带着恩师的期盼和重托,我们会终生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探索,教学研结合,勤奋工作,幸福生活!(学员薛老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87877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