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物语杂文随笔
人诉说一段记忆用笔,用唱,用画,用代代相传,世世传诵。物呢?它不解人情,学不会这千种万种的方法,它随风飘散,却像尘埃一般落定,在某个地方牵扯着人们的心,我道之,物语。
物要能够被人知晓,需要人的主动。读莎士比亚,世人道他戏剧出众,凡夫俗胎的他将爱情写进诗十四行里,引得后人不住得猜测她是谁。田汉为电影写诗,诗截短为词,词暗藏香烟盒中辗转多地,最终才得以与聂耳的曲连章,传世。
倘若人解物语,那么时代将能够顺承。梁思成夫妇在建筑上可谓雌雄双璧,在为保护古建筑上不分国家民族,熊熊战火中京都和奈良仍能幸存于世;在设计上能够中西结合,既有现时代的气息,又不失传统的古典意味,在经历了民国新中国至今,还能颇受欣赏。
但是,倘若人被冠与贪婪和粗鲁,就如同“江南美景汇一处,诗情画意融一园”的圆明园一样,无从知晓它过去的辉煌,无法像京都和奈良一样供人们回忆曾经是怎样一个朝代,无法身临其境真正地缅怀过去展望未来。这正说明了解物语也需要理解和再创造。
物尽其用,需要思考人的定位。古人用晷计时,夜观天象,这尚能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从室外到室内,小型沙漏的出现帮助人们掌控时间。到机械钟表的发明,审美的观念开始出现,这恰恰是人语与物语紧密相连。
解物语实难与人的需求分开而论,就如同我们分析文章,曲子还有画,都是深入到他们所处的年代,设想自己为何触景生情提笔作诗作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与遗留下来的物隔阂变大,想要真正地理解其中玄机不仅要依靠技术还是依靠热爱。
热爱事物的.心赋予每个物件感情。就像听剧一样,门外汉只道台上人吱吱哇哇不知所云,行家是那些老人和学徒,他们互为授受者,前者教唱,后者教承。解物语不仅要热爱还要传承。对于剧这种形式的物,留与不留饱受争议。留,是对特色优秀文化的肯定和欣赏,不留,是顺应时代变化和人们需求变化。但不论是哪种情况,都需要将剧的起源发展创新甚至是传承的历史记录下来。
解物语,是一项长久的工作,需要专注的感情投入,也需要不间断的解物人。
2018年9月13日 有感于图书馆
【解物语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锡游物语杂文随笔
4.新年物语随笔感想
5.锡游物语随笔
6.坦诚物语美文随笔
8.婚姻物语随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646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