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庄的秋天杂文随笔
故乡黄庄在豫西的伏牛山脚下,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里乡风淳朴,邻里和善;这里地灵人杰,物华天宝。
故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相对不便,信息也较为闭塞,虽然这些年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硬化了水泥道路,改善了人们的出行环境,但这里经济还是比较落后。老百姓都还保持着较为原始的农耕,春种粟,秋收谷,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这里的年轻人也会在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可在农忙时都会赶回家抢收抢种。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在家守着庄稼,享受颐养天年的天伦之乐,他们会不嫌麻烦的在田间地头种上南瓜,点上高粱……因此,在这里还能见到好多地方见不到的农作物,像蓖麻、谷子、芝麻、烟叶,等等。而像玉米、花生、红薯等传统农作物更是常见。
离开家乡有十几个年头了,虽然我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回老家,但每次匆匆的回匆匆的走,让我总感对故乡的依恋。这不,在这个暑假,我又带着孩子们回老家了,因为,孩子们说,故乡的秋天最美。我也这么认为。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立秋过后,一场应景的雨水冲去了多天的高温,让人倍感凉爽和惬意,我和孩子们不觉间就走到了田野里。
秋天,是黄庄最迷人的季节。这里有美丽的田园风光,有诱人的丰收希望,有清新的天然氧吧,有旖旎的自然画卷……
旋覆花开的正艳,这儿一簇,那儿一簇,在空地上铺就一幅金色的画卷;牵牛花倚附在酸枣棵上,热热闹闹的吹起了红色紫色的喇叭;野萝卜花则欢欢喜喜的撑开了一把又一把洁白的花伞,为身下的土地遮出一片阴凉;构树并没有长高,却急急地结出了楮实子,红艳艳的煞是喜人。玉米在一场秋雨后鼓足了劲的长大,毛茸茸的天花和红莹莹的缨子在风儿的帮助下相互调情,正在勾结一场明目张胆的爱恋;棉花早早的.结出了桃子,骄傲的挺着大肚子,期待着破腹的那一刻;芝麻则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边不声不响的孕育出了无数的子女,一边开满了花继续招蜂引蝶……
漫步在雨后的田野,感受故乡的美。黄庄,一个并不为太多世人所知的豫西小山村,却用她贫瘠的土壤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纯朴而善良的乡亲,或许他们大多都默默无名的生活着,可谁又能否认,他们的内心不都像这花儿一样,也有七彩的梦?只要一有机会,他们都能绽放最美的自己。
晚上吃过饭,我和爱人习惯性的去村子西边的路上去散步,这是黄庄通往外界的重要道路,向北可以到达吉章,向南可以到达沙元,向西可以通到寨西岭,向东可以通到梁家沟。所以,老人们很早以前就管这条路叫西大路。尽管现在看来,甚至连两辆车都错不过的乡间小路,却依然延续着传统的叫法——西大路。
虽然节气上已立过秋,可秋老虎依然厉害。这两天高温,直到傍晚才有了凉意,到西大路夏凉的乡亲就特别多。他们见我都亲切的问我什么时候回来的,娃子们都回来了吧,我一一回答着。这就是黄庄的问候特色,相互见面了不说“你好”,也不握手,而是问“喝汤了没”“娃乖着没”“老人身体还好吧”这些话,然后再加上“天真热”“该下雨啦”“再过两天都凉快了”这样应景的句子。看起来这些不咸不淡的话,可在乡亲们特别真诚的表情和语气下,让人感觉特别的亲切。
今天是十六,爱人一边和我踱着步,一边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我吃了一惊,爱人越来越有学问了,也和我越来越有共同语言了。这两年,在我还有孩子的影响下,爱人迷上了看书,散文类的、心理学的、情感类的书读了一本又一本,毕淑敏、池莉、雪小禅、张小娴的书看了一遍又一遍,图书馆去了一趟又一趟,文字写了一段又一段,练就了出口成章的本领,用孩子的话说她妈的文学涵养甩我好几条街道。
这我承认。就像现在,站在故乡的土地上,竟然黔驴技穷的写不出点像样的文字,只能用绿纱帐、红酸枣、芝麻花、远山、暮色这样的词语来表达我醉爱黄庄的秋色。
没有文化太可怕!我深感自己这些年疏于学习,便想在孩子身上找回面子。而孩子一边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话嘲笑我的迂腐,还用“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样接地气的语句让我感到汗颜……
还好,这是在故乡的土地上,她可以包容我的一切,包括我的无知和无能,让我即使赤裸裸的站在黄庄的土地上,也让我浑身充满力量!
我不由得加快步伐,去追赶前面的幸福……
【黄庄的秋天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2.相遇秋天杂文随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641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