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是幼儿园中经常要用到,大部分幼儿园日常教学中都要用到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下面给大家分享了幼儿大班教师随笔,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大班教师随笔1
《指南》社会领域一开始就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这次的整个活动开展得很好,孩子们一直积极的参与,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得很好。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在第一个环节过新年的讨论时,因为孩子们的年龄小,对过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很少甚至没有,而我只是简单的说教,所以我应该要多为幼儿考虑一些,多为幼儿准备一些直观的新年影像资料让幼儿观看,让幼儿亲眼看见、亲自感受,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人们庆新年的一些活动和习俗,直接地获得知识和经验,效果会更好。
《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经常出现“感受”“体会”等词,说的都是体验这种学习方式。体验是主体亲历某件事并在此过程中对事物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形成某种态度和认识的过程。这种感受和领悟是直接的,往往也是深刻的。因此,教学方式应由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活动为主,凸现幼儿的体验、探索与发现、合作交流。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让孩子们看一看,想一想,将孩子们们引入过新年的气氛中,孩子们在回忆拜年,发压岁钱,看烟花爆竹中感受到了我国传统的节日的丰富和有趣,孩子们在活动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凸现幼儿的体验、探索与发现。
幼儿大班教师随笔2
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每天早晨幼儿入园前或下午离园后,我都会安排几个早到园或晚离园的幼儿,帮老师把小板凳轻轻放到桌子上,以便于老师打扫卫生。久而久之,许多孩子都以帮老师搬放板凳为荣,甚至有的孩子为了能帮老师搬板凳,要求早入园、晚离园。班内出现了幼儿争先恐后帮老师搬板凳、打扫卫生的现象。可最近几天,我发现多数孩子不愿搬板凳了,我很纳闷。一天,我问几个正不情愿地搬着板凳的幼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爱劳动的好孩子,以前都抢着帮老师搬板凳,可现在怎么都不愿搬了呢?”“老师……”琪琪欲言又止。“为什么?大胆告诉老师!”在我的鼓励下,红红说话了:“老师,搬板凳不是好孩子做的事情。那天做游戏,凯凯不听话,您不是罚他到教室搬板凳了吗?”我愣了一下。
那是几天前的一个下午,孩子们在户外做钻圈游戏时,调皮的凯凯趴在地上做鬼脸,自己不钻,还影响了后面的小朋友钻圈。我一气之下,说:“凯凯,你不愿做游戏,到教室里搬板凳去!”凯凯不情愿地从地上爬起来,慢腾腾地走进了教室……
没想到,我的这一举动让孩子们感到帮老师搬板凳是不光彩的事。为了挽回影响,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我向凯凯道了歉,并肯定了热爱劳动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此后,孩子们又争着搬板凳、打扫卫生了。
幼儿大班教师随笔3
近来,我发现怡怡越来越频繁地往地上坐,往往要等我看到后请她起来,或是扶她一下,她才肯起来,并告诉我是某某给她撞倒了。
今天也是这样,我看到大鹏从她身边经过后,她又一次像是被撞倒似的坐到地上。看她向我投来的求助的目光,我就走了过去问她是怎么了。她说:“大鹏把我撞倒了。”我扶她起来问她是否摔疼了,她摇头又点头。我说:“小朋友可能是不小心的,你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好吗?”明明是大鹏没有碰到她,可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刚接手这个班时,就有小朋友告诉我怡怡很厉害,对小朋友一点也不友好,而前任老师也有这种看法。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确实常常有小朋友来告她的状。问题往往集中在她的拔尖、任性、厉害上。虽然和她接触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她为此已经挨过老师不少批评了。今天看到她的这种表现,我想一方面她可能是希望老师多关注她,另一方面她也想改变自己的境遇。因为她总当被告,这样一来她也成为了告状者,老师也会去批评被告的孩子,这样她的心理是否可以得到一些满足?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看来还要多观察,并慎重地对待在怡怡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一味地认为只要有小朋友告怡怡的状就是她的错。作为总是被告的怡怡,她也会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以后再有小朋友给她告状,我要耐心地和她分析原因,不首先把她放在错误的`一方,也不总把她当做欺负别人、总占上风的“强者”。
幼儿大班教师随笔4
眼看着班级牌变成了大一班,脑子里依稀记忆着他们刚入园时哭闹不休的样子,可眼前的孩子都长高了,长壮了,做事能力强了,速度快了,孩子嗓门也大起来,跑动的速度也快了,班级里总是熙熙攘攘的。上课前,我总是狮子半大吼一声,他们才静下来。
一天一位老师帮我带班,下午,她向我反映:孩子们太吵了,今天我来到这个班上,用了各种方法,喊破了嗓子,叫他们安静,可总是安静不下了。该怎么办?
怎么凶他们呢?
我陷入了思考……平时也有教师说我不够凶,可是我觉得除了凶还是应该用别的方法来吸引幼儿,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或运动欲望。一味地凶,什么都不能,什么都不许,就安静地坐那儿,象木头一样,我认为从幼儿身心方面来考虑都是不合适的。于是我就会允许幼儿在活动中小声地交流,或小范围地活动。如音乐活动中自己找地方和同伴结伴跳舞做动作等。可是有时候,我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有个别幼儿会自由地穿梭,或故意捣乱,推挤边上小朋友,引起告状。于是,接下来,我把跳舞的事情先放一边,把他们先训一通。接下来孩子们安静多了,可是我和他们的心情已经没有了刚才的轻松和愉悦,活动只好草草收场。
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
从同事那儿找到了一些方法:
1、加强培养幼儿的常规
让幼儿明白上课要安静的听老师,课余是孩子的时间可以自由玩.上课时间不能长,整顿好纪律,马上讲课。你的课要提前做好准备。要生动,拟人化,要把孩子吸引住。在讲的过程中,要动用全身器官,声音、表情,动作都要吸引孩子。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稍微有孩子要乱了,你要用手势去制止,不要用声音。不要因为一个小朋友不注意,而分散了大多数小朋友的注意力。
2、让幼儿有事情可做
孩子们都是一样的,爱玩爱闹。常规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们吵的原因是他们没事情可做啊,你应该让幼儿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这样他们才不会去闹啊,方法很多。首先要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特性,你就会发现很多。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们的学习、游戏时间,孩子会配合老师的,常规自然就会好起来。
3、及时分析原因
大班幼儿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对孩子的吵闹现象,我们应该及时分析原因。
如今天的活动内容是否合适,活动准备是否恰当,对幼儿的指导是否清晰等等。
有时候往往是一个小的细节,影响了整个活动。有时当孩子做错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说什么,而是先没有表情的望着他,他就会改正自己的行为。若是打人、疯闹,我也会先看他几秒钟,然后再问他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这件事做的对吗?他说不出,就先问旁边的孩子,再让他自己说。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让他们自己判断对错,学习自己管自己。
4、选派一些小队长和值日生
大班的孩子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所以请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当我们的小手、小脚、小耳朵,来约束某个别幼儿的自由散漫,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另外,有时候也可以对个别幼儿实施换位思考。如,某幼儿比较吵闹,就安排他来管大家,跟他交代清楚要求,让他体会一下,大家一起吵闹所带来的无序和危害。提醒他自己自我约束,一起改善班级常规。
5、在孩子们的心里建立起威望
让孩子真心喜欢你,其实也不难。如注意自己说话的技巧:对全体孩子们说的,要声音洪亮,节奏放慢些,眼睛要不时的扫向每一个孩子,根据语气和说话的内容或微笑或皱眉。注意在提要求时,表扬某个孩子。(例如,“请小朋友们把椅子搬到教室里去。###真能干,搬了两把椅子!***很能干,椅子摆的好整齐!对,***排队走真整齐”在幼儿搬时,看着他们微笑。。
写了很多,看看好象都有用,可是在实际中可能又都成了纸上谈兵。不管怎样,个人认为坚持大方向,针对个别,给予修改和调整,在整齐划一和个别对待的相辅相成中,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懂事,班级常规也会逐渐改观。
【2018幼儿大班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2.幼儿大班教师随笔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2460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