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笔风行。南方有个《随笔》,北方有个《文学自由谈》,都是刊登随笔的。许多文学刊物,报纸副刊,也经常刊登随笔。有人说,随笔有随笔的样子,带有论文痕迹的随笔他是看不入眼的。那么,随笔的样子是怎样的呢?又该当怎样写呢?不妨作些随谈。
随笔,英文essay,但在英文中,散文、小品文、随笔、短论,都叫essay。英国人把它们是混同一谈的。据《现代汉语词典》“随笔”条,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如此给随笔下定义,大致不差,但也不可一概而论。譬如,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本是一篇演讲,整理后发表是一篇有名的学术随笔,长达一万多字,“篇幅”并不“短小”。怎能说随笔一定“篇幅短小”呢。
研究随笔,不必从定义出发,而应该从实际出发。
太远的不说,至少在先秦的《晏子春秋》中就有多则随笔。其中一则流传后世:“景公筑长胇之台。晏子随坐,觞三行,晏子起舞,曰:‘岁已暮矣,而禾不获,忽忽矣若之何?岁已寒兮,而役不罢,胣胣矣如之何?’舞三而涕下沾襟。景公惭焉,为之罢长胇之台。”这则随笔写得很凄惋。岁暮天寒,庄稼在地里不能收获,还要替齐景公服役筑台。晏子为民请命,忧国忧民之心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里的随笔更多。《过江诸人》、《孔融妙对》、《刘伶嗜酒》、《雪夜访戴》,都是脍炙人口的。及至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随笔却大放光采。“罗隐的《馋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但以“随笔”命名著作的,当自洪迈的《容斋随笔》始。这本随笔集,是毛泽东爱读的一部古典名著,宋以前的一部小百科全书。天文地理,医卜星相,典章制度,文物考据,奇闻轶事,豆棚闲话,民情风俗,政治经济,应有尽有。因为是文言文,篇幅多不长,但也有长达1500多字的,如《晁景迂经议》。依题材分,则有学术随笔,书证随笔,奇闻随笔,经济随笔,生活随笔,人物随笔,考证随笔,奇闻随笔,风俗随笔,知识随笔,制度随笔等等。方之于随笔大师蒙田、随笔名家周作人的随笔,也同样是如此,无所不谈,无所不议,种类繁多,并无定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150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