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描述:
面对当今学生脆弱的心灵,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挖掘教材的潜在的因素。
案例展示:
教学片段一:吸取教训,结合生活,熏陶感染学生的情感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我觉得其中有一句描写出了学生的惯有想法,那就是小女孩没卖出一根火柴时,有家不敢回,认为“爸爸一定会打她,而且家里和街上一样冷。”很多教参书都认为小女孩的家里没温暖,有的学生干脆认为她爸太狠了,可是我觉得事实并非如此。
我教过两届学生都遇到过学生上午做错事,老师教育他,结果中午就没回家,害得老师、家长全出动找人,找了半天,找来学生一问才明白:原来学生只是认为老师可能会告状,即使老师没说,同学也会把这事转达给家长,那回家去家长一定会打他的,他一怕,就干脆不回家了。
学生仅仅是猜测,就作出如此轻率的决定,何况我从来不会“告状”,开家长会我也反复强调家长对六年级的学生尽量别体罚,可还是发生这让人意料不到的事,这跟小女孩的想法如出一辙!而我们怎能轻易作出判断小女孩的爸爸太狠?这完全是儿童心态真实的描写。
我们无法扣问安徒生,那小女孩是否与我的学生一样的原因而有家不敢回,虽说那个家似乎没什么好。但我们的教学的确应该与时俱进,关爱学生的精神家园。上课时,我把上两届的学生的故事告诉他们。(当然,我在说上两届学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告诉孩子,你们没昏头,可别再出现上两届同学中出现的离家出走的傻事来!)课堂上,学生能颇有感触地说,家毕竟是爱的港湾,哪怕家里那么冷,也比街上好,即使爸爸会打她,至少还有生的希望可是她错过了。为什么会这样?都是太饿了,饿昏头了,她太可怜了。这么引导孩子不仅不会背离文本,而且来个深层解读,学生能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理解同情小女孩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135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