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翻阅《战国策》,不禁为这部历史巨著中的能人志士之成就所折服,其中《唐雎不辱使命》更是被编入初中教材,可谓经典。可当再次阅读后,我却多了一丝疑惑:唐雎在真实的历史中究竟有没有“不辱使命”,到秦国潇洒走了一回呢?
在查阅其他史料,并个人“妄自揣测”一番之后,我得出的结论竟是:没有。至于为何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诸君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后世之人多为《唐雎不辱使命》引人入胜的情节与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所倾倒,却少有人注意到其中的一个细节:唐雎“挺剑而起”。要知道,在高中教材中,同出于《战国策》的《荆轲刺秦王》中明确写着:“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莫非深谋远虑、老奸巨猾的秦王。视己命如草芥,竟允许唐雎这样一个小国使者带剑进宫?又莫非荆轲也是可以带剑的,那他何以只持图穷而见的“徐夫人之匕首”,难道是为了增加行刺的难度?其实在古代,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官吏也不会随便和一个携带武器之人会谈。更何况是强秦之君。所以,秦王会见荆轲时尚且带着剑,会见唐雎时,不仅任他手持兵器,而且自己还手无寸铁,这样的隋节未免过于荒谬。
其次,在《唐雎不辱使命》中,没有对秦王身边的侍卫有任何描写。唐雎都说要“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了,我们却没有看到秦王的侍卫们一拥而上把这大逆不道的狂徒砍了,我们只看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秦王居然被唐雎的一番话吓傻了,不仅赔礼道歉,还顺带奉承了唐雎几句,甚至连易地的事也就这么算了。与唐雎会面的真的是秦王吗?我深表怀疑。秦王赢政是什么人?“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荆轲刺他,他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这样一位君主竟会为唐雎的一番空话所“折服”,不知道各位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最后,我认为唐雎的这个“使命”是否真的存在都值得怀疑!因为《唐雎不辱使命》这篇文章最大的漏洞在开篇就已经出现了:“秦灭韩亡魏”,秦王却在想吞并安陵这个弹丸小国时,向安陵君提出“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请求,并还假惺惺地表示“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我就想不明白,以秦国的实力,秦王明明可以“挥一挥衣袖”,带走安陵这个小国所有的“云彩”,可他偏偏不这么做,非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机地通过“易地”的把戏来行骗。也许有人会说,秦王这是要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仁义之君。可他既然要当仁义之君,为何又要“灭韩亡魏”呢?所以说,《唐雎不辱使命》这个故事。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作者虚构的。
综上所述,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时一定要分清正史与文学的区别。对于《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故事,我们就千万不能把它当成真实的历史,只需把它当作小说看看就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1233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