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绵数百公里的贺兰山,守卫着宁夏这段古老而宁静的黄河,造就了富饶一方的宁夏平原。走出了岳飞书写里的那段战火纷飞岁月,贺兰山依旧屹立在黄河西岸,千古不变的精神和意志力,带给了居住在黄河两岸的人们无限的希望和遐想,坚定的力量和朴实的面容正是这里的写照。
多少次在想象历史书中的西夏古国,多少次在心里塑造地理课本中的河套平原。有幸在一次出差的机会中,走遍了整个宁夏平原,亲眼目睹了多年来盼望已久的黄河富庶之地--宁夏。有说道千里黄河富宁夏,宁夏平原借助天然的贺兰山屏障,在黄河水的冲刷下,经过上万年的沉积,形成了现在的平原地带。
银川,宁夏自治区的首府,一个横卧在黄河西岸的千年古城,被历史前进的脚步推向现代化,但万古不变的却是他的精神和守卫家园的贺兰山。远处,贺兰山屹立,光秃秃的山峰层峦叠错,是他的永久颜色,不论春夏秋冬,他的面容依旧。与贺兰山遥遥相望的是造就了这片富饶之地的黄河水,就在银川市的东郊,川流不息的黄河从这里流过,也是那永久不变的颜色,中国黄色,夹杂着泥土和来自高原的霸气从这里飞涌而下,去远方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却留下了这个狭长的肥沃平原。
这是一个有历史的古城,从古至今,经历了太多的他,给人们留下的历史遗迹不是很多,更多的是无限的想象和推测。在贺兰山脚下,有一大片戈壁滩,滩上五十多平方公里的地方树起无数小土包,经考证,这就是当年威震河套平原的党项部落,西夏诸位国王的陵墓和陪葬墓。追寻着历史的气息,有幸来到这里亲眼目睹这一伟大历史奇迹,号称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虽然经历了近一千年的风吹雨打、战争涂炭以及人为破坏,但西夏王陵的遗迹依然顽强地留存了下来,虽然屡遭破坏,损毁严重,但还是留下不少可以考证的地面遗迹。开国皇帝元昊的陵墓保存较为完好,封土、城郭、围墙及其他祭司的建筑物地基在风雨中犹存,没有了当年那种气吞山河的雄姿,留下了一片荒凉与杂草。站在王陵前,不由的回想起当年西夏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元昊率领百万大军,东征西讨,确立了自己的权威,扩大了自己的底盘,在傲气与霸气的推动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君临天下,号令群臣。想当年是何等的霸气,何等的气魄!历史的前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国家统一的力量始终存在,所到之处无人能敌。经历了近两百年的统治,这个国家终于走向灭亡,被迫走上大一统的道路,在做了许多无端抵抗之后,被元所灭,最终纳入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版图之中。站在荒凉的戈壁滩中,望着这一个个的土丘,只能感慨,元昊精神可嘉,但却没有更为远大的目标,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不可能这样永久地脱离出去,迟早是要被统一进大中国的版图之中。而元昊及其后代,有着游牧民族的放荡与不羁,没有更深远地去考虑这个国家的经济方针,政治远虑,而最终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中卫,半山半水、半绿半漠,这样的形容随不能恰到好处,但却是他的真实写照。山与水在这里自然结合,黄河凭借自身的雄伟之力,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带给安居在这里的人们用之不竭的农业资源。绿色对于沙漠是奢侈,但对于河套平原来说,却不为新奇,放眼望去,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如果不是远处沙坡头那段荒凉的沙子呈现在天边,没有会知道这是塞外不毛之地。人工绿化加之合理利用黄河水浇灌,培育出这个风景优美,被纯天然绿色覆盖的城市。有绿色的植被,也有一望无际的沙漠。这些相互不容的自然之敌在这里却得到有效融合,和谐共处的守护者这一个西北边睡小城。
固原,宁夏南部高原地带一个较为落后的地区。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有着他骨子里的那种任性和毅力,千百年来顽强地对抗者各种自然灾害,坚强地守护着这片贫瘠的土地。这里海拔近两千米,降雨稀少,干旱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人畜饮水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庄稼需要灌溉。庄稼吸收不到有效的雨水,在干涸中苦苦挣扎,一年到头的收成总比其他地方底了好几成,同样的劳动付出,却得不到同样的收获,也许是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现状,没有太多的抱怨,只有更为勤奋的劳作。
在历史上,这里有他辉煌的一面。据史料记载,这里自古以来便是东进中原,西出塞外的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的北线从这里经过。当年,马蹄声还未走远,就迎来了驼铃声,川流不息的商人,在这里过往,带来了西域各种新奇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固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也拉近了固原与关中乃至东部地区的联系,先进的农耕技术在这里得到快速的传播,也促进了民族融合,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得汉回一家亲,不在有更多的隔阂,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使得民族大团结,国家统一,固原也不在是塞外闭塞之地。
走过河套平原,挥去印象中的风沙,留下更多的是自然与绿色。历史带走了过去的荒凉,留下了一片现代化的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促使了民族融合的脚步加速向前,没有了隔阂,更多地是信任与和谐。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meiwensuibi/1042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