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片段的作文锦集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片段的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片段的作文 篇1
在今天我的妈妈出去上班,临走时告诉我把饺子包好,等老妈回来煮饺子吃。这下我有事干了。
在回想老妈教我怎么包饺子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可以把饺子包的大一点,做一个大面包似的饺子。也许这个想法太可笑了,饺子就是饺子变不成大面包。可是对于一个爱创造新鲜事物的我,还真想试一试。
于是手忙脚乱的把面和好,然后准备好工具和肉馅。最后开始捏饺子了。我很爱捏泥人,更爱挑战。我就把捏饺子当成一场战斗。我先把皮儿轻轻的放在手上,在用筷子把馅儿一点一点的加到皮儿上,然后裹起来,最后把皮儿慢慢地捏好。包的时候,先对折好,在用手用力地捏住分界处,左捏一下右捏一下。我认真的把第一个饺子包好了。虽然不是很好看,很像曾吃过的动物形饼干,奇形怪状的。
就这样我做好了三十个大饺子,不过有的已经露馅儿了。没关系,我自有办法,我拿起针和线给它们补了补衣服。这下它们知道我的厉害了,任我处治。
过了一个钟头,我手上,脸上都沾满了面粉和肉馅渣。哎,可惜没有拍下我的外貌和饺子的外形,你看见后准保你笑掉大牙。看吧!这里犹如打了一场闹剧战——一团乱。我指挥着饺子士兵,让它们听从我的指挥。战斗暂时告一个段落。进入下一场战斗了,我又手忙脚乱的收拾厨房。我先拿起布,用力地把板子擦了一遍,然后用笤帚清洗一番。
唉,累死走了。可是,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包过饺子的人来说,觉得这很不错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老妈回来开始煮饺子。煮完,香喷喷的饺子上桌了。在吃之前我刚想起来,我忘把线拉出来了,只能吐出来了。老妈瞪着我,用力打了一下我的头,说:“哪有你这么调皮的孩子,饺子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玩的”。不知为什么,我好开心,这是我第一次恶作剧也是我第一次包饺子。
这是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努力和坚持。
描写片段的作文 篇2
我和爸爸在实验小学大门口买了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在回家的路上,它们就像一对顽皮的小孩,把头钻进钻出,可真有趣!我一回到家马上把它们放了出来。我把小鸭子放在椅子上,它们忽然跳了下去,可真像游泳运动员在木板上跳水呀!它们又走到我的脚上,还钻进我的口袋,可真好玩呀!
描写片段的作文 篇3
1、坐在临荷远眺的楼上,包围在绿树之中。雨水打在芭蕉叶上,从宽大叶片上滚动滴落。树叶被雨水冲洗得发亮,和着微风摇曳,好像在欢呼这酷暑中难得的清凉。 远处荷叶绿了一大片,白色和红色的荷花点缀其中。各色雨伞在绿色中游动,又添一道景色。正是景色如画,人在画中游。
2、走到大佛前面的广场中间,很多人围着一个宽大的柱子,静静等待着“圣子出浴”,广播响起普世情怀的佛教音乐,讲述着佛教人物和相关故事,四支喷泉凶猛地洒向柱顶,顶面像绽开了花朵一样,圣子开始从金色柱体内缓缓出浴,一身金光闪闪的圣子在阳光的照耀下,在泉水弥漫的雾气下,就像神灵一样开始诞生了,在这种仙境中我们开始了解和感受佛教博大精深的文化,圣子带着他那一指向天的姿势转动着身体,向人们传播着善意和美好祝愿。
3、一阵山风吹来,火炉里的木炭越燃越旺,天空被烘得退去了阴沉灰色,远处山峦、湖面上的薄雾渐渐消逝,湖水泛着绿光,山峦清晰可见,山与天空的距离越来越长。我的心情开始清爽,正要集聚全身力量冲破无形的宇宙引力,加入群友们中去时,小区的汽车喇叭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起床打开电脑,弹指键盘将梦中情景录下,以遥寄想念兄弟姐妹那份情谊。
4、雨,继续飘飘洒洒,加上前几天的暴风雨,造成抗洪信息告急,听说,几年不遇的洪灾威胁着沿河的居民,一片一片的庄稼地被洪水淹没,地里的庄稼是颗粒无收了,道路冲毁,房屋垮塌,当洪水消退后,他们还要重新修复被毁坏的家园,政府官员、士兵们抗洪抢险,忙得焦头烂额,电视里播报的真实场景震撼人心,为自然的无情而愤怒,为政府的责任心而感动。
5、在另一处的农家院里,群友们看到一种古老的制作水晶糕的方法,只见一个山民把蒸熟的米饭倒入半圆形石头凿成的洞里,然后用木槌敲打米饭,直到米饭变成沫碎,胶揉一起,然后放进一个长十五公分,宽四公分,高二公分的木制模型里,一块块制作成型。看到这种原始的制作方法,大家的兴致顿时陡然掀起,个个想试一下木槌,好客的山民满足了大家的愿望。群友啬薇、清华、了了先后拿起木槌,参与了劳动,那种兴致发挥的淋漓尽致。
6、站着望那楼阁前,霓虹灯光闪烁不定,使得夜晚的古城显得更加光彩迷人!忽见楼前挂着一横幅:“千年古城别样红,元长寿、李东华咏荷书画作品展”,便入内。一跨入,只见屋内四周全都挂满了书法作品。其实对于书画我是一窍不通的,所以纯粹只是欣赏。转悠了一圈,觉得元长寿的书法粗犷遒劲,而李东华的墨荷图则是细腻传神,两者相互辉映,真是妙不可言。
7、樟园内,到处生长着一行行,一片片的兰科植物,像墨绿的地毯铺在路边,铺在樟树下面,串串粉色小花从如丝的墨绿丛中抽出,摇曳着淡雅的美。但是由于樟树的映衬,这些淡雅的.美丽只能成为樟园小小的点缀。
8、一湾湖水在草地与花的边界缠绵绕过,微微泛着的波澜象思念,久远而且绵长,似乎曾历经沧桑与风雨。而阳光,则花蕊般撒落,缤纷绚丽,象星光下满地的落寞与惆怅。
9、空山雨住,云海飘渺过后,淡时又如“么妹出浴披轻纱”。在坛子口,溪流惊魂一样从脚底万丈深渊的坛口涌出。氤氲的峡谷对岸,白色云雾环绕的山峰,逶迤而青黛,与朦胧的天空相处,又显和谐、天籁和宁静。幽谷百里,奇峰三千。正是入秋时节,漫山遍野的黄栌遇霜变红,状若土家少女之娇羞。同行的女导游说,我们土家叫它女儿红。女儿红在幽谷,缀以栎树的黄,槭树的紫,在柴埠溪大峡谷,点染出一幅长达百里、五彩斑斓的金秋红叶图。
10、来到河边,手护栅栏伫立了片刻。此时,闷雷在天边跟打鼓似的,懒散无力地响几下。闪电也火蛇一般,在夜空蹿动,火光点亮了半边天。河对岸,电子大屏幕正工作着,那光照得河水一片蓝,蓝得像大海,船过处,波涛起伏,美得无法形容。
11、来到樟园中心的荷塘,曲桥亭阁之下,莲叶田田,荷花飘香,突然,晨风骤起,乱荷翻舞,韵味别致。荷塘之美,历来为文人赞颂,但这清雅的荷叶,高洁的荷花,在樟林的壮美之中,显得是那么地局促,那样的羞涩,似乎失却了与樟树媲美的勇气。
12、没想到开远的草原这般迷人,目断四周,有着特别的风格,一片黛绿,轻轻踏过草地,不禁让你陶醉其中。她是那样的亲切,拖着绿色的长裙,抬着一杯美酒作为我们八人的见面礼,酒未进,已先醉。忍不住向天空大喊一声,又怕吓到了她,好想尽情地蹦跳,唯恐弄皱了她的衣裙,你甚至会感叹说这样的草原甚比古代美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3、若干年前去广东出差,在湛江办完事后,一早便驱车返回佛山。广东的七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天气预报天天都是四十度。在空调车里望出去,感到大地在微微地冒烟,房屋、公路、田野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烟雾之中,在人的视觉里,好像在扭曲,在变形……
14、拐上晨露滋润的林间小路,树木逐渐丰茂起来,太阳也开始有几分耀眼。透过林子的空隙,可以看到远处起伏的绿色丘陵。这些树木尽管千姿百态,在我眼里,他们不过是樟树的陪衬,而远处那起伏的绿色,在淡淡的晨雾中,似乎有些褪色,不似樟树那般绿得醉人。
15、湖面上数只小船往来穿梭,有的群友在船上搭肩亮手,做出昂首展翅的造型,尽情抒发心灵美妙的瞬间,那银铃般的笑声回荡在湖面上,水中的鱼儿受到感染欢呼雀跃,翩翩起舞。平静的湖面此时已不平静了,湖面上波浪翻转,溅起一朵朵浪花,船上、湖面人与鱼竟相争艳,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人欢鱼跃的盛景。
16、黄昏的炊烟,从高矮不一的房顶袅袅升起,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那小村落,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越发显得古朴、恬静、美丽动人。烟缕渲染着黄昏的景色,田间的人们炊烟的呼唤下,开着蹦蹦车的,背着锄的顺着村道走回来。顿时,牛的哞哞声,蹦蹦车的隆隆声,狗咬声,鸡叫声,人们说话嚷叫声…将炊烟下的村庄的黄昏变得充实起来。
17、极目望去,蓝天白云下,一行白鹭正鸣叫着飞翔在碧空之上,那欢快的声音,经久不衰的回荡在唐河大堤这个“长龙”上。是啊,唐河大堤就如一条长龙般蜿蜒盘旋,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鸥鹭知道,无论自己飞的多远多高,都始终飞不过生养自己的那一方净土,她们只是为了生存而去另一方天地劳作罢了。所以,她们并无哀怨、并无慨叹!那愉悦的声音,不就是最好的见证么?
描写片段的作文 篇4
我们那里生烧煤的铁火炉的人家很少。一般取暖,只是铜炉子,脚炉和手炉。脚炉是黄铜的,有多眼的盖。里面烧的是粗糠。粗糠装满,铲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制的。炉盖不是一个一个圆窟窿,大都是镂空的松竹梅花图案。手炉有极小的,中置炭墼(煤炭研为细末,略加蜜,筑成饼状),以纸煤头引着。一个炭墼能经一天。
描写片段的作文 篇5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它们吃饭时的情景。每次我刚把“饭碗”端上来,一只小鸭就赶忙上前,抢先一步把脑袋扎到碗里;另一只小鸭也不甘示弱,也立刻跑过来,用身子把那只鸭子使劲顶开,然后竟然自己跳了进去,把整个碗都占了,美滋滋地吃起来。被挤下来的一只小鸭只能目瞪口呆,眼巴巴地看着,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好可怜啊!
【关于描写片段的作文锦集5篇】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juzi/4472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