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两鬓如霜回忆童年的时候,在记忆深处最清晰的,应该是故乡的模样,那是哺育我们生命的源头。
我的家乡是坐落在关东平原松花江畔的一个古老的小镇一一伏龙泉,那是一片肥沃得流油的黑土地,是生我养我哺育我的地方。
那里一马平川,地处松辽八百里平原,连接关东有名的黄金玉米带,盛产玉米,大豆,高梁,水甜菜鲜。
那里交通方便,经济贸易较发达,辐射周边前郭和长岭两县及相邻三盛玉,永安,朝阳,巴吉垒等乡镇。
和现在比,那时的故乡还很落后,住的房子基本上都是土坯和泥搭建的,鱼脊梁骨形的房顶都是用碱土抹的,若逢下大雨,很多地方就要漏水。为了防止漏雨,每年的雨季之前,都要用买来的碱土加上草沫和成泥,用长一点的铁锹,把泥扔到房顶抹一遍。窗户是用纸糊的用鸡毛翎蘸碗里的豆油往窗纸上抹,在油浸日晒的作用下,窗纸便绷的紧密起来,用来防风防雨防寒,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糊一遍。
户外门的窗上半部分也是用窗纸糊的,门没有合页,是在门邦的一侧上下突出两个圆柱为轴,起到合页的作用,方便开关门。
住人的房间也就是10多平方米的空间,靠着窗户这面搭建土坯火炕,炕沿用长方木做成,炕上铺着用高粱栉编织的席子,屋里的地面是土地,厨房里有一个用土坯搭建的灶台,放上一口6到12印的铁锅(锅的大小由家庭人口决定)用于全家人烧菜做饭。
做饭用的烧柴是茅草,玉米杆,玉米镶,高粱杆,葵花杆等,除了做饭,也用于冬季取暖。
厨房里放一口大缸装水,做为平时生活用水,洗菜做饭,洗衣洗脸等。水的来源是用扁担和水桶到附近的水井去取。
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有个院子,大小不等,大的几十米,小的也有十几米,各家都以家庭的形式把小院围起来,有的用土加草和成泥扠成墙,有的用树枝栽成墙,大多数是高梁杆或葵花杆夾成帐子,防止散养的家禽进入。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jingdianmeiwen/747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