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对他们也怀有良好的期待和要求美文

经典美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直很头疼每年所带班里的那么几个学生,他们不是不聪明、不是学不会,而是不愿意不想学,不仅自己不愿意不想学,还想让周围的人成为他们的同伴,与他们一起“以藐视学习”为乐。

  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我走了不少弯路,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硬碰硬阶段

  刚上班那会儿,年轻气盛,对什么东西都看不惯,更是不能容忍学生在课堂上的捣乱行为。

  只要见到学生在下面说话、玩耍、偷看课外书、做其它科作业,我就会生气地大喊一声:“某某,你在干什么?”或者“某某,你来说说我刚才讲了一个什么问题?”这样的结果无一例外的都是:学生变本加厉地和我作对。

  清楚地记得2006年带05级高二(29)班政治课时,有两个男生在我的课堂上说说笑笑,我当时就气愤地让他俩站起来回答问题,提的问题当然是很简单很基础的。他们站起来直接对我说:“不会!”“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们还有心思说笑!”我当时气不打一处来。本想着这样“羞辱”一下他们,他们就会适当地收敛点。

  可后期事态发展已经与我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甚至远远超出了我的控制能力和范围。他俩在我后来的课堂上变得更加有恃无恐,并公开对我宣称:不再学政治。而我,除了对他们班主任反映情况之外,已经别无办法。更要命的是,这个班的其他学生,就连以前政治学习很认真的学生,也开始在政治课堂上看看其它书籍,做做其他作业了。事态发展到最后,课堂上能认真听我讲课的学生已经寥寥可数了。

  虽然其他班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但对于这个班的教学,我无疑是失败的。

  事实证明,硬碰硬的结局只能是: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二、视而不见阶段

  经历了前一阶段,我不再想让自己受伤,不再想费劲与学生较量。所以我采取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策略。

  再见到学生在下面说话、玩耍、偷看课外书、做其它科作业,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见了只当没看见,继续讲我的课,反正认真听讲的学生还是会认真听讲,再说他们也翻不了天,我也不用打断教学进程,不用费那个劲儿。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是持续不了多久的。刚开始的几节课还勉强能维持,到后来就会发现,课堂上说话的人越来越多,偷看课外书、做其它作业的人越来越多,直到不管不行,非管不可的地步。

  这时再与学生声明上课时不准干嘛干嘛,否则怎样,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

  事实证明,对于学生,老子“无为而治”的策略并不可取,视而不见的结果也只能是:情况越来越糟。

  三、好心提醒阶段

  既然不能硬碰硬,也不能视而不见,就只能采取另外可行的办法了。

  我开始耐心好脾气地对待这样的调皮学生。

  遇到学生在下面说话、玩耍、偷看课外书、做其它科作业,我就温和地用眼神暗示,或者走到跟前,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等待他们回归课堂。这样的时候,他们往往不好意思再继续说话、玩耍,或偷看课外书、做其它科作业,他们会暂时比较认真地听课。但持续不了多久,他们一贯的坏习惯又会显露出来,我要再暗示、再提醒。反反复复、无穷无尽。

  我就遭遇到这样一个特别“有趣”的学生。刚上第一节政治课,他就显露出他的“与众不同”:上课坐不住,一会儿要找前面的学生说说话,一会儿要和旁边的同学唠唠嗑,再过一会儿要无端地对着老师笑笑。暗示、提醒只能管几分钟,下几分钟他又恢复到原样,弄得我还是束手无策。

  事实证明,对于调皮的学生,好心提醒能起到一时之效,但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提出期待和要求阶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这些学生本身着手,对他们也有着具体的期待和要求,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对于学生在下面说话、玩耍、偷看课外书、做其它科作业,我觉得主要是学生对于学习没有压力和动力,但这并不表明他们没有积极向上、自我完善的潜在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尊重和认可的需要。如果能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具体期待和要求,一方面可以使他们把教师对自己的期待转化为自己对自己的`良好的愿望和期待,从而努力地积极上进和自我完善;另一方面,具体的要求也可以让他们摆脱无从下手的痛苦和难受,让他们每节课有事做,让他们觉得通过自己一点一滴地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从而最终达成期待,使得他们有成就感和自豪感。调皮捣蛋和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将不再成为问题,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去做与课堂无关事情,他们已经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进步的快乐之中了。

  我这学期对所带班级的几个“调皮”学生(只是以前在我眼里很调皮),一一提出了具体的期待和要求。比如,对于张三,我期待他每次考试能及格。达成目标的具体要求是:上课把课本宋体正文看熟悉有印象即可,资料只做选择题但必须交,我随时提问他基础知识部分。由于期待和要求符合张三的实际,而且具有针对性,每次提问他,居然也能回答出不少,慢慢地,他对于学习政治越来越有信心,上课不再像以前一样不是想着与周围的同学说说话,就是想着偷看大部头小说。再比如,对于李四,我发现他其实比张三更聪明,学习成绩更好一些。我就适时地表扬他,“你其实很聪明,只要学习稍微用点心,成绩就会有较大的进步。”我对他的期待是每次考试能上七十多分(他之前考试总是五十多分,不及格,但又远比每次考二、三十分的学生,达到及格甚至七十多分的有希望),具体要求是:上课除了要把课本宋体正文看懂之外,还要做好我上课强调和补充知识的笔记,资料除了做选择题外,还必须做我单独给他选的一道大题。其实当我对他提出每次考试上七十多分时,他眼里已经有了惊喜和感动(或许其他老师从来没有如此单独重视和关注过他),他从此学得认真且积极,考试成绩也直线上升,七十多分的目标早就被他超越了。

  以前的“调皮”学生,现在都已经成了“乖”学生,看着他们认真的神情,我觉得他们同样可爱而美丽。

  想起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对自己塑造的一座少女像十分钟爱,他的爱慕之情竟然最终使塑像“活”了过来。这就是美好期待的神奇效应。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 )把这个神话引进了教育和心理的研究领域,用实验验证了教师的期待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这一结论。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正是由于教师有了对学生的理解、尊重、期待和要求,师生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心灵的感应、情感的交融,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和回应,教育也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jingdianmeiwen/22852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