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活着就是一种孤独的过程,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且,人越是知道得多,认识越广泛,洞察力越深,其孤独之感越强烈,越能侵入人的骨髓。在反抗孤独的过程中,人才能知道自己的潜能,知道生命的深度,从而,激发出一种尖锐的生存意志。
人活着是不能失去意志的,最基本的意志就是活着的愿望。无论你能不能在这世界上干出点什么事,活着都是最基本的条件。人生其实很简单,好好地活着,然后,自己愿意去干点事。无论是被迫的,还是自己主动自愿的,做事,都是首要的。工作其实就是承担生命的义务。
过多的空想是毫无用处的,就像观点相互冲突的各种复杂理论一样,对人是有害处的。人生更多显示为一种持续不断的活动,而不是没有益处的沉思默想,将不切实际的奇思异想当成自己每次的新生,只有不断的开始,而没有任何耐心坚持到最后的结果。
写作并不是什么神乎其神,非常了不起的事,我相信大部分人的写作都将没有什么大的收益。和写作出来的丰富性相比,写作者的生活其实非常贫瘠,根本就承载不了他意欲表现的丰富内容,所以,这种写作和他真实的生活是相背离的,看不出有任何饱满的生活内容,不得不写的冲动。
知识很容易成为一种炫耀,越是知识丰富,人越是不自觉地炫耀。当一个人热衷于炫耀的时候,其实他就停止了求知,放弃了对知识本身性质的探索,而四处挥舞知识的无数碎片,以博取赞叹了。其实,知识根本就不重要,倒是一种对事实的判断力才是最重要的,广泛的知识显示着占有者的荣耀,而洞察力,判断力却表现存在者的才华。
人要有一种不带感情色彩来分析判断自己本性的能力,冷静客观的认识是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真镜像。可人们都愿意误解和曲解自己,按照自己的愿望来认识自己,给自己的表面涂上一抹理想和梦幻的色彩;眼中的自己早不是一张清晰的照片,而是水彩画或油画,并且,毫无理由地厚厚地涂抹,认为这就是别人眼中自己的形象。
最站得住脚,并能流之长远的好作品就是那些在冷静和客观的认识之上发挥的严格思维和新奇想象,一种丰富的生命经验的洞察和营造,一种活跃的生命力的发挥和凝结成晶。好服装是没有线头的,好作品也没有基本的常识性的缺陷。
埋头写作永远写不来一种丰厚的生活,而一种充实而丰富的生活,却能使写作,使笔下的文字充实饱满。所以,年轻人还是多专注于生活,别痴迷于写作,当你从现实生活中历经沧桑地回到写作中来,写作,才是一种最有趣,很奇异,值得为之付出辛劳的事。
某种客观和理性的企图总是最先实现。这在一切事情上都是如此。一个周密的写作提纲几乎就能保证你顺顺利利的结构作品,带着丰满的血肉显露内心所意欲表达的意义。而缺失这种客观和理性的计划,总要历经无数的曲折,一时狂热,一时又冷淡,作品的前后甚至难以贯通一致,或者,作品只有意志和感性的内容,完全没有理性和客观的结构和布局,这样的东西总是难产的结果。
我们总是想象自己作品的读者是个十分感性,有趣味,善发出惊叹,并且是个羞怯敏感的人,其实,写作者自己才是这样的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人。想想我们看别人作品的心态吧,首先是用词的准确,其次是造句的才华,若是这两样都过不了关,其它的自然也不好。这是基本的态度。若这两样在我们冷静的审视下都很优秀,那就可以去深究作者的智商和情商了。好作品往往经得住冷酷的解析评判,所以,写作也要有很酷的心态才行。
我是个喜欢概括的人,喜欢一般性的新奇的议论而讨厌具体的琐碎的细节。所以,我觉得自己在文学写作上基本是一个无望的人,我发现周围许多人都是如此,倒不觉得心安理得,反倒觉得气候不良。长期空洞的教育和愚蠢的思维习惯,使人对这个世界的无数具体而微妙的细节完全丧失了敏感性,概括性的思想完全霸占了分析性的思想的基础地位,所以,落入我们耳中的几乎都是空话,套话,熟话,流话,死话,带着凝固板结的特性,令人昏昏欲睡。
在阅读的时候总是受到这样的诱导:这很重要,这十分关键,这是中心,那是一个重点,这儿是中心思想,,这里是精华所在,这是文眼,那是点睛之笔,我们的眼睛就这样被明示拽着走,走向总结和概括性的结论。我们就是这样逐渐丧失自己主动的判断力,而将自己的记忆力发挥到极致,以至于我们几乎记住了任何事,可要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优劣,那就不属于记忆篓子的能力范围了。你说出你的观点吧,我能记住!就这点可怜的本事。
在格言的写作中我才有一种游刃有余的自如感,这是我精神的一个特点,也是我长期致力于此的自然结果。由此我得出一条经验,兴趣和耐心必然会导致一种努力的成果,自自然然,犹如天然生成的一样,可既不值得炫耀,也用不着轻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jingdianmeiwen/17928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