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随同领导检查了几所学校前半学期的各项工作,在某校有一位中年教师对我讲了这么一件事:开学不久,一天因为道路泥泞,大多数学生没有回家,准备在学生灶就餐,这位老师为了避免学生就餐时拥挤,以防不安全事故发生,没经校长允许,提前5分钟下课,结果,被校长发现后,在教师会上严厉批评了这位老师擅自提前下课,并处罚现金50元。这位老师让我评评理,当时,我哑然失笑,一句话没有说。临走时,我给这所学校的校长留下一张纸条,我在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学校管理要有弹性。
依我看,这位老师做得十分合理,虽说提前下课,但是,这是因为根据当时的情况因地制宜,假如,下课后学生一齐拥入餐厅,后果就显得十分危险。校长批评这位老师的做法,未免显得不太合情合理。学校管理要有弹性,这种弹性具体表现在管理方式上要有灵活性。我们有的老师在管理学生时方式单一,思维呆板,比如,我校有一名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年轻教师,一次上课不到10分钟,班里有一名女同学要去厕所小便,这位年轻教师顿时火喷喷地厉声呵斥,结果,这个女同学尿湿了裤子,女同学的妈妈到学生找那个老师寻是非,恰巧被我在校园里碰见,我问明事由后支走了这个学生的家长,这件事说明了这个年轻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就缺少一种弹性。
制约这种弹性的就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好多老师总是认为学校的每一种制度不容侵犯,我认为制度虽说不容侵犯,但是,在制度的内涵上,绝不排除这样的一种灵活性: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不但不违反制度,反而就是对制度的一种更好执行。根据我多年来亲身体验,我们好多学校领导,总是陷入这样的一种误区:制度丝毫不容背离,依我看,这种误区是不是在说法和看法上修订一下:制度不容侵犯,应该把丝毫去掉,去掉后的这句话就张扬了制度的广度和深度:制度允许某些灵活性的出现。没有灵活性的制度,其实是一种没有生机的制度。好多名校的制度看起来条条框框,用起来好像是一张张隐含着的密码图,不同的老师采取的是不同的方式,这就把制度用活了。现在,我们这里的好多学校的校长,动不动就把制度搬出来,拿老师去对照:违反了哪一章的哪一款,这似乎在给这个老师判刑似的,这样做的后果,不但起不到制度的一点作用,反倒惹得教师们总是和制度相抵触,和校长作对,因此,我认为制度其实就是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里面如何操作,不是制定制度的领导者,而是制度约束下的每一个老师。制度是一种约束,不是一种管理。约束包含着弹性,管理其实没有一点弹性可言。
前几天,我看了外省几所学校的管理方面的文章,比如,校长在管理教师考勤方面,采取了按指印、投卡等形式,还有传统形式的签名盖章,我想这些形式未免有些荒唐。这是对教师不信任的一种表现。在管理工作中,如果存在着某种不信任,相互猜忌,这就是管理工作的一种失败,真正成功的管理就是建立在一种自觉、自愿下的管理,我想:考核教师每一天考勤,先把教师们放开,然后,在放开的过程中,校长采取突击抽查,不就把每一个教师收缩在一起了吗?按指印固然很好,我们想想:指印按过以后或者再按之前,老师们的心里想得是什么,真正对教师管理起了多大作用,是不是这样就融洽了校长和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管理有弹性,不是说校长散手不管,既然是弹性就一定有限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弹性就失去了一定的作用。这就需要校长既要有容人之处,也要有量人之力,只有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才会把管理的作用发挥的更好、更有实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jingdianmeiwen/14375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