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藩是位科学家,更是位作家,他的作品进了大陆、台和香港教科书,滋养了一代代的学子。
陈之藩不但事业有成,做人更是堪为楷模。
五十年代,他出国留学,家里很穷,没钱远行,彷徨无计。就在这时,收到一笔钱——四百美元,是胡适送来的。过去,他和胡适有交往,可是不多,因为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大师,一个是穷困学子。
这笔钱,解决了陈之藩的燃眉之急,可谓雪中送炭。
在大学,陈之藩埋头苦学,成绩优秀。同时,他拿起笔,仗着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开始积极撰稿,给各个报社投稿。
毕业之后不久,他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名气的科学家了,手头的钱,也慢慢地宽裕了。
这时,他才想起来,自己还有一笔钱没还,这就是胡适的四百美元。五十年代前后,经济萧条,百废待兴,无论大陆、台,还是香港,四百美元,实在不是个小数目。可是,借出去后,再也不见胡适提起。
陈之藩想,老先生没提,自己不能不还啊!于是,将四百美元汇给胡适,还去了封感谢信。不久,就接到封回信,是胡适的。打开一看,上写道:“之藩兄,谢谢你的10月11号的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应该这样急于还此四百美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这事,被陈之藩记在散文中。而且。在见到记者时,陈之藩也曾谈到此事,据他证实,胡适借出的钱很多,对于这些钱,他一概采取这种不闻不问的态度。这样做,不为别的,以他的话说,他借钱,不盼望收回,因为他借出的钱都一本万利,不是为个人获利,是为整个人类获利。言外之意,这些借钱人,一定能学有所成,报效社会的。
这是一种博大,是一种信任,一种鞭策,更是一种天下为公的胸怀。这,就是“五四怀抱”。有人说,五四时期的大师,是可以上承儒家,与之媲美的,也是人人可以成为圣人的。
因为有这样一批人,关心国事,关心人类,因而今天,当我们仰望五四天空,仍然感到昨夜星辰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陈之藩说,后来他和胡适通信很多,可以装订成书。在所有的信中,这次的回信是最短的一封,可却是对他激励最大的一封信。多年后,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陈之藩,仍能说出那封信的内容,并评价道:“在这样一位圣者的面前,我自然而然感到自己的污浊。”
感到自己污浊,是一种谦虚。也是一种自省,更是一种激励。
圣人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当年,红楼之内,大师辈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高尚是根接力棒,拿在手上的人就一定会努力地传下去,一直传向永远,这是责任,也是前辈的嘱托,更是后辈的瞩望。
胡适,是传棒人;陈之藩。是接棒人。现在的我们呢,应当怎么做?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jingdianmeiwen/1250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