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8日,久别公众视野的魏敏芝又一次出现在了众人面前,只是这次她是以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合唱团的主持和电视专题片副导演的身份第一次回国巡演。这个河北赤城县郑宁堡乡东栅子村的普通女孩,因在13岁时主演张艺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而一举成名。
由山村小丫到“谋女郎”,再到留美学生,魏敏芝靠的就是如外界所说的运气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魏敏芝坦然作答:“我的成长靠的更是一颗勇敢的心!”
命运在一阵大吼后拐了个弯
我出生于1985年秋。13岁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我不知道张艺谋的名字,甚至从来没看过电影。当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姐姐灵芝一样考上师范学校,将来也做个教师。
就在这一年,张艺谋导演筹拍的《一个都不能少》要从学生中挑选女主角。当时,导演组把赤城县所有能进去车的106所学校都走遍了,总共目测了23000多名小学生和7000多名中学生,最后确定下了我和另外一个女生。张艺谋导演让我们在街上大声喊,想喊什么就喊什么。我想,这有什么难的?便放开喉咙随便喊了一嗓子:“妹妹,快点把衣服拿过来!”没想到,就这样我被选中了。
《一个都不能少》改变了我的命运,石家庄市精英教育集团的董事长翟志海亲自驱车来到我家,把我们全家都接到了石家庄。我和妹妹在这里继续读初二,我姐姐到学校办公室工作,父母也由学校安排了工作。
《一个都不能少》引来了那么多人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我觉得不能辜负他们,我只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班主任见我学习太玩命,特意找我谈话,开导我不要因为演过电影就给自己施加太大的压力,毕竟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有张有弛才行。
班主任说的道理我都懂,但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公众人物,学习上不能落后。结果越想学好,学习成绩反而越上不去。这时,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找我谈话了,他提醒我,不是命运改变了我,而是我改变了命运。他说,你想想,别人在张艺谋面前都不敢放开了嗓子喊,是你的一声大吼打动了他,是你的勇敢改变了你自己的命运。
老师的话打动了我,是啊,只有勇敢地面对生活,我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主动把自己放在普通同学的位置上,这也是一种勇敢。我不再固守在教室里,埋头于书本中,而是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这样做后,我的学习成绩反而上去了,到精英中学一年后的期末考试,我的5科成绩都超过了90分,名列全班第四。
走出报考北影失利后的风波
2003年下半年,我在精英中学的高中生活进入了第三年,即将面临的高考进入了倒计时阶段。这时,我开始考虑起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
毫无疑问,电影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生活中最灿烂的一页是从接触电影开始的。即使在中学紧张的学习中,看电影、了解影视理论知识也是我放松身心的最有效方式。我觉得,我的人生从电影开始,我的生命也想在电影事业中得到升华。
当然,我知道自己的形象不行,不漂亮,身材也不好。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报考表演专业,而是选择了导演专业。
2004年2月 3日,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面试现场,我与800多名考生一起,竞争导演系15个招生名额。庆幸的是,面试我通过了。2月9日下午,复试发榜,经过影视赏析、命题创作等复试科目的考试,参加复试的435名考生只有近一半人榜上有名,而在这张榜单中,没有我的名字。
没能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我觉得很正常,毕竟竞争那么激烈。没想到我的这次尝试却引起那么多媒体的关注,说我本没有什么艺术天赋,靠运气拍了一部《一个都不能少》偶然出名就不知天高地厚了,考不上电影学院是理所当然,如果考上了,那将是中国教育的悲哀……
这样的议论把我击蒙了。晚上的自习课我根本没心思上,一个人坐在操场的台阶上,反复想着:这次报考电影学院,难道真是个错误的选择?我只是以一个普通学生的身份去报考,没想依赖任何人。去北京的时候,有人提醒我找张艺谋导演给我说句话,但我没有这样做,我只想凭实力活出自己来。难道这样做我也错了吗?想着想着心绪难平,我情不自禁在操场跑了起来,我不知道跑了多少圈,只想在拼命的奔跑中发泄一下心中的压抑……
我的反常引起了班主任王秀清老师的注意,她专门找我谈了话。在王老师面前,我涕泪交加,我说我受不了了,舆论的压力太大了。王老师安慰我说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对自己产生怀疑,如果这样想的话,首先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她又把心理咨询老师找来。心理咨询老师首先肯定我靠自己做出选择是对的,就如我在张艺谋面前那声大喊一样,也是一种勇敢的表现。别人的议论是暂时的,勇敢地走出困境,用良好的高考成绩回应这种议论,是我应该做出的最好选择。在成功面前,别人的说三道四只能不攻自破,偃旗息鼓。
两位老师的开导让我的心豁然开朗,我以一种近乎疯狂的状态投入到了学习中。每天早上6点半就到教室,晚上11点半才休息。和父母家人近在咫尺,但我一个星期才跑去和他们匆匆见一面。那段时间,同学们给我起了一个绰号:魏半疯。
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2004年高考中,我的成绩远远超过了艺术类本科录取分数线。我仍然填报了影视编导专业。8月1日,我在电话中得知自己被西安外国语学院编导系正式录取。那天,我正在人民大会堂领取“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许多人都说我是双喜临门。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了这一刻的破茧成蝶,我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用汗水叩开美国名校的大门
2004年9月12日,我到西安外国语学院报到,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不久,在学校的一次外事接待中,我被通知说美国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一位中文名字叫陈尔纲的博士想见我。陈尔纲博士是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的一名副教授,2004年,他来中国了解我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理念。因为这个理念,他想到了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听说我在西安后,马上提出要与我见面。
与陈尔纲博士见面后,我才知道,西安外国语学院和美国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是中外合作学校,两校之间每年都有学生交流名额。陈尔纲问我是否愿意去美国学习影视编导。美国的影视制作技术领导全球,杨百翰大学又是全美排名前10名的大学,我当然愿意去。陈尔纲提醒我,根据我的经历,杨百翰大学肯定愿意录取我,但必须通过考试,特别是英语。考试不过关,美方肯定爱莫能助。
根据两校之间的协议,2006年我可以报名参加英语考试。但我的英语能力很一般,陈尔纲博士在与我用中文交谈时,突然用英文问我的年龄,这么简单的对话,我竟然都没反应过来。陈尔纲博士当时就说,英语水平将是我能否去美国的关键。
经历了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失利后的反思,这时的我内心已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我相信,每个人其实都是上帝的宠儿,勇敢地面对生活,痛苦和磨难都将是一种财富。
在坚持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我把业余时间集中到了英语上,耳机几乎从不离身,还主动和学校的两位英语外教成了朋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学习之余,我以主演及副导演的身份拍摄了电视剧《夜的童话》。这部电视剧讲的就是一位报考影视艺术院校的高三学生从落榜到奋起前行的故事。在北京开新闻发布会时,许多媒体记者将剧情与我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失利的事联系起来,我没有否认,但我自信地告诉他们:“我相信,我已经拥有了承受风雨的能力。”
2006年5月,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来西安挑选赴美交流的学生。由于在美国两年期间无论学费还是生活费全部由杨百翰大学赞助,吸引了很多同学报名。笔试、口试、综合能力测试,一关又一关,最后的成绩出来了,我竟然考了个全校第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真正领略了这话的含义。
赴美签证下来后,我坚决拒绝了家人送我到北京的提议,一个人带着出国的全部家当,从公交车转到火车上,然后从北京机场登上飞往美国的飞机,我告诉自己,我要勇敢地独自去面对一个我并不了解的国家。
勇敢是人生一次次跃进的翅膀
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有2400多名学生,来自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50%的学生都出身贫困。学校有严格的校规,严禁吸毒、吸烟、饮酒及刺激性饮料,男生不能留长发,女生不能穿暴露的衣服。文化多元,出身相仿,管理严格,加上我一直都是学生的身份,我很快适应了这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和我接触过的陈尔纲先生和他的夫人都在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工作,他们在生活上给了我很大的关照。但当他们给我200美元作为见面礼物时,我有些抵触,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我不想随便接受一个外国人的资助。我不想让他们难堪,便委婉地对他们说:“算我借你们的,将来我一定要还的。”
学习之余,我在学校电视台找了一份摄像的打工工作。每天至少要工作5小时,有一次拍片子,从下午1点做到晚上12点,中间连饭都没吃,一直扛着摄像机。机器很重,我个子很矮,还要仰着头看镜头,感觉脖子都要断了。但周围的同事有白人有黑人,只有我一个黄种人,我反复告诉自己要坚持!坚持!不能给自己丢脸,不能给中国人丢脸!
一个月后,我把一个小信封递给了陈尔纲先生:“我领到了第一个月的薪水,这是还您的钱,谢谢您的帮助。”说这话时,我是真诚的,我的心里充溢着轻松和愉悦。陈尔纲先生感慨地拍着我的肩:“魏,现在的你仍旧是《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你。”
学习工作之余,我也有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但我很快发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同学会,惟独中国留学生没有自己临时的“家”。我就和来自国内的同学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同学会。在同学会,我有一个很神圣的任务,负责每隔一周向全校师生展映一部中国电影,以此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文化。
转眼间,从农村到城市,又到异国他乡,9年时间弹指而过。回想自己曲曲折折的脚印,我感谢张艺谋导演,是他让我的脚印有了前行的基础。我也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勇敢,正是这种勇敢,让我在当年3万名中小学生中赢得了张艺谋导演的青睐;正是这种勇敢,让我克服了生活中出现的一次又一次挫折,让我的脚印始终能够不屈不挠地向前延伸……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gushi/9284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