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样一群人,背起行囊、远离都市,去寻找那地图以外的地方。
张恒的西藏之旅
西藏,是多少人寻梦的地方。1997年的5月,在西藏洒满阳光的高原上,一个年轻人,背着行囊孤独地行走,和一般的旅行者不同,这个年轻人显得心事重重,有时甚至透着绝望。
这个在雪域高原往大山沟里钻,摆出架势要专门折磨自己的年轻人叫张恒,27岁。之所以和其他旅行者不同,是因为他在行囊之外还背着20多万的债务来到西藏。
那他到西藏干吗来了,躲债吗?
1996年,张恒从北京大学城市环境管理专业毕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张恒面临着工作上的很多选择:研究机构、政府机关、知名企业,但这时候他却接受了同学的建议,做出了一个离经叛道的决定。
一个叫小叶的同班同学,和张恒探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发展方向,小叶建议他毕业后创业成立计算机软件公司。结果在1996年即将毕业的时候,张恒回到家乡筹措资金,借了20多万元钱,在中关村创办了一个计算机公司。
这20多万又是怎么来的呢?张恒在老家—河南新野农村,找到村支书和村民,一点一点凑起来的,而且算是股份。村民们的逻辑是,北大毕业生是人才,和他一起做事心里踏实。
张恒满怀信心地创办着电脑公司,他觉得凭着大学四年的积累,做成个IT精英不成问题。可他没有预料到,1996年的五六月份公司开始筹备,到七八月份公司开始运营,到了1997年5月的时候,这个公司就撑不下去了。一年的时间里,这个公司夭折了,三个合作伙伴只能作鸟兽散。
公司倒闭了,留给张恒一个大难题,因为钱主要是他给筹集来的。刚刚毕业,就负债20多万,而且欠的是父老乡亲的钱。这钱若还不上,张恒根本无法回家。
为了排遣内心的压力,张恒在西藏、青海的路上不停地走,高强度地消耗自己的体力。张恒后来说,其实这本来就是一个投资,因为做得不好,我愿意把责任担下来。但因为我使村民们投的钱没有了,这让我内心过意不去。
张恒一边承受着压力的折磨,一边开始琢磨下一步该怎么走。行走中,他接触到很多国外的背包客,也就是自助旅行者。他们背着背包、帐篷、睡袋随处走,用比较便宜的方式周游世界。当时来国内自助游的外国人有很多,跟他们聊天,看他们的装备,张恒对户外活动有了了解。
张恒背着背包四处徒步旅行,目的在于释放压力,但是他没有想到,当时他的做法在今天会风靡一时,而且有个时髦的叫法:“驴友”,20万的欠款让他做了回“驴友”。他更没想到的是,这三个月里,一路上结识的国外“驴友”们成就了他日后的事业。
在西藏的纳木错,张恒背来了一个帐篷,那帐篷是几十块钱买的。而此时的纳木错已有国外背包客把帐篷撑起来,那帐篷很漂亮,看到他们的,张恒就不再想撑自己的了。和这些国外游客交流中,他们告诉张恒:户外旅游用品在欧洲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张恒有了想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个行业应该也能行。
打定主意的张恒准备回北京开创自己的户外用品事业,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他开始了试验,把自己的背囊、帐篷都摆出来,他要看看这些户外用品能不能卖出去。谁知,刚摆出来就有人问价。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小孙女,说这个帐篷我买了,我们一直想买一个帐篷出去玩一玩。小试牛刀居然开张了。那不好意思撑出来的帐篷卖了多少钱呢?300多块。卖完了帐篷卖背包,张恒把这些已经用不着的东西都卖了,小赚一笔的他打道回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gushi/7165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