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
唐朝时有一个叫赵嘏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曾因为一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到一个“赵倚楼”的称号。那个时候还有一个叫常建的人,他的诗写的也很好,但是他总认为自己 没有赵嘏写的好。 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到苏州游玩,他十分的高兴。心想,“这是一个向他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留下诗句呢?”他想,“赵嘏既然到苏州,肯定会去灵岩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庙里留下半首诗,他看到以后会补全的。”于是他就在墙上题下了半首诗。赵嘏后来真的来到了灵岩寺,在他看见墙上的那半首诗后, 便提笔在后面补上了两句。常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诗,换来了赵嘏的精彩的诗。后来人们说,常建的这个办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邻人献玉
魏国的一个农夫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请邻人看。邻人看后起了歹心。他骗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会生祸患。不如扔掉。”农夫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扔掉多可惜。”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把它拿回家,摆在屋外的走廊上。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天一样。农夫全家惊呆了,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说:“这是妖魔在作怪。你只有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邻人拿这块玉献给魏王。魏王召来玉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大吃一惊, 连连叩头,说:“恭喜圣上,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 难以用金钱衡量它的价值。”魏王听了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俸禄。 狡诈的人用骗取的玉石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朝东魏的孝静帝被迫将帝位让给丞相高洋。高洋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及其三个儿子。高洋当皇帝第10年出现了日食。他担心这是一个不祥之兆。把一个亲信召来问:“西汉末年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光武帝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来?” 那亲信随便回答说:“陛下,因为他没有把刘氏宗室人员斩尽杀绝。”高洋竟相信了那亲信的话,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宗室全部处死,连婴儿也无一幸免。消息传开后,东魏宗室的远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么时候高洋的屠刀会砍到他们头上。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气愤地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愿死而保持气节,不愿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报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赐他姓高,并且升了官。但是,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三个月后,高洋因病死去。再过18年,北齐王朝也寿终正寝了。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宁愿保持高尚的气节死去,而不愿屈辱地活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meiwen/gushi/16155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