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课文,解决读音和停顿问题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朗读带。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注意自己感觉读得不准的字音,以及停顿不对的句子。
3.解决有关字音问题。
曹刿(gùi) 又何间焉(jiàn) 肉食者鄙(bǐ)
牺牲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登轼而望之(shì)
吾视其辙乱(zhé) 夫战,勇气也(fú) 望其旗靡(mǐ)
4.解决有关句子的停顿。
主要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三、朗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标记出自己感觉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语和句子。
2.结合课文注释,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初步解决部分难词难句。
3.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解决难词难句。
(1)注意以下词语和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官的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其中呢?
肉食者鄙:当官的人目光短浅。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服和食物这些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牺牲玉帛,不敢虚报夸大,一定如实反映。,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虽然不能详细审察,但一定按照
实际情况处理。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忠心为人民办事,可以凭借这点一战。
公将鼓之:庄公准备下令击鼓进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便
有所衰落;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就差不多耗尽了。
(2)引导学生总结虚词“以”在课文中的用法:
“以”字在第1段出现的次数较多,主要是作介词,表示“凭借”、“根据”等。
四、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1.把握课文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思考如下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2)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
“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2.把握课文中心内容。
首先指名学生复述课文基本内容,然后思考: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争取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指名学生背诵课文,引入新课
二、讨论本文写作的详略安排
1.学生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略写人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2.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
明确: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
三、讨论曾刿的性格特征
可以采用问题组合的方法讨论曹刿的形象特征。问题设计如下:
1,学生迅速默读第一部分,思考:曹刿是一什么身份的人?
2.曹刿认为赢得战争的条件是什么?你对他的看法有何评价?
3.学生迅速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
4.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定这个反攻时机的?
5.迅速默读第三部分,思考:曹刿选定反攻时机的根据是什么?
6.综合考虑: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后归纳。
四、讨论鲁庄公这一人物形象
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中有关鲁庄公的内容,然后结合下面两个问题评价:
1.根据课文回答:鲁庄公懂得军事吗?
2. 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注意肯定
学生答案中的合理点,逐步引导学生的回答趋向统一。
五、课文学习小蛄
六、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894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