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5个词语。认识“旗、鸽” 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的意思和我们祖国的名称吗?
2.介绍:(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3.板书课题:《我爱祖国》
二、指导看图。
出示幻灯片:说说图上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上画着老师和小学生。老师带着小学生在参观“万里长城”。
三、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四、理解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都爱什么?为什么爱?
2.班内交流:(可以打乱顺序说,知道什么说什么。)
提示:
五星红旗是祖国的标志。
白鸽是和平的象征。爱白鸽就是热爱和平,愿天下的孩子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齐读最后两行,说说“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1)小组讨论。
(2)班内交流。
(3)播放介绍祖国自然风光和伟大成就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朗读本课时,要先指导学生读准重音和停顿。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后再练习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例如: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我的祖国。“祖国”不仅要读重音,速度还要放慢些,要一字一字地读清楚,但不能断开。
要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
六、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七、欣赏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l)出示生词卡片,指读。
(2)指名背诵课文。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自由读课后的生字,说说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重点指导: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左右两部分都是学生没学过的,可先教“页”字旁,用书空方法记忆;左边的“令”要与“会”区别。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边的“ ”,要与“西”区别,第五笔是坚,不是坚弯。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朵: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
(3)指导书写。
“爱、领、最”三个字的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
“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没有钩,不要写成“几”。
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三、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歌颂祖国的儿歌,召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会。还可以收集祖国大好河山的照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我爱祖国》是首诗歌。全诗围绕“爱”,倾吐了少年儿童的心声。教学时,从揭示课题入手,让学生理解“祖国”的意思。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5个词语。认识“旗、鸽” 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的意思和我们祖国的名称吗?
2.介绍:(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3.板书课题:《我爱祖国》
二、指导看图。
出示幻灯片:说说图上画的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图上画着老师和小学生。老师带着小学生在参观“万里长城”。
三、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先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读课文,正音。
四、理解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想想文中的“我”都爱什么?为什么爱?
2.班内交流:(可以打乱顺序说,知道什么说什么。)
提示:
五星红旗是祖国的标志。
白鸽是和平的象征。爱白鸽就是热爱和平,愿天下的孩子和我们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时刻准备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3.齐读最后两行,说说“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1)小组讨论。
(2)班内交流。
(3)播放介绍祖国自然风光和伟大成就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朗读本课时,要先指导学生读准重音和停顿。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后再练习读出热爱祖国的感情。例如:你要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我的祖国。“祖国”不仅要读重音,速度还要放慢些,要一字一字地读清楚,但不能断开。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789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