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爬山虎的脚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一篇科学知识类的文章,知识性、教育性很强,如何引导孩子上好值得大家深思。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划、看、讨论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你们想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设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

  他观察十分细致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我还为孩子准备了一张画纸,让他们亲手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边画边说出它的正确的位置。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学习激情,又掌握了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小组合作讨论,划出相关的动词,然后汇报。(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

  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

  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

  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25 爬山虎的脚

  叶子美:嫩红 嫩绿 新鲜 整齐

  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脚怎么爬:触--→巴--→拉--→贴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爬山虎,是一种攀援植物,它不用像葡萄或葫芦等植物那样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学习25课《爬山虎的脚》,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理解“刚长出来”和“长大了的”叶子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刚长出来的叶子的特点     、     。

  长大了的叶子的特点    、    、    、    。

  3.看插图,理解课文怎样写长大了的叶子。(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

  4.朗读指导:读出美感来。

  三、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引言: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会这样生机勃勃铺满墙,跟它的脚关系密切,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呢?请自学第三自然段,边默读边画出写爬山虎脚的有关句子。

  1.屏幕显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学生说说每句话讲了什么,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样子、颜色。

  2.让全班学生选择适当的彩笔,边默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边画爬山虎的脚。

  3.对照课文有关内容,小组评议画的情况。

  4.观察实物,再一次默读课文有关内容,进一步了解爬山虎的位置、样子、颜色。

  5.结合板书小结: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对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样子、颜色才了解得这么仔细,那么它是怎么爬的呢?请自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么往上爬的

  1.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写爬山虎怎么爬的动词。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巴拉贴

  3.学生自主探究爬山虎是怎么爬的,注意“变”“弯”与“贴””的因果关系的理解。

  4.小结:作者正是准确地运用这些动词,把爬山虎的脚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作者正是按照爬山虎生长的顺序来观察的,所以写得才这么有序。

  5.观察电脑演示的爬山虎的脚爬墙的过程,用课文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6.重点理解什么叫“一脚一脚”往上爬。

  (1)假设黑板就是一堵墙,这是爬山虎的一根茎(老师用彩色粉笔画),这是嫩叶(画叶)。让学生上台用手演示爬山虎的脚,用动作演示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2)评议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示对不对。

  (3)再让学生上台演示爬山虎往高处爬的情景。

  (4)教师小结:原来爬山虎可不像动物那样只有几只脚交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电脑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边、右边爬,茎紧贴在墙上,爬满整个墙。所以课文第二自然段才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7.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不同情况。

  没触着墙:(板书)萎了

  触着墙:(板书)牢固

  2.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怎样?

  3.课文哪个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这个意思?

  三、总结

  1.学生归纳2、3、4、5自然段各讲的是什么内容。

  2.复习3、4、5这几段,讲讲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3.了解作者在观察方面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4.总结: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楚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有序地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爬山虎的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附板书设计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脚  枝状

  嫩红

  爬山虎的脚

  触着墙——触 巴 拉 贴(牢固)

  爬

  没触着墙——(萎了)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案】相关文章:

1.《爬山虎的脚》教案

2.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

3.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

4.爬山虎的脚教学教案

5.《爬山虎的脚》教案3篇

6.爬山虎的脚教案3篇

7.人教版四年级上《爬山虎的脚》教案

8.人教版《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33456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