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导学教案范文
学习目标:
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3
一、课前先学:
1、了解《左转》和写作背景。
2.给下面的字注音:
刿( ) 又何间( )焉 鄙( ) 弗( )敢专也 小惠未遍( )玉帛
小信未孚( ) 公与之乘( )辙( ) 轼( ) 旗靡( )
3.词语解释:
未能远谋( ) 忠之属也( )
公问其故( ) 一鼓作气( )
4.句子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是什么?
6.在齐军败走之时,曹刿为什么反对马上乘胜追击?
7、你认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原因有哪些?
二、课堂探究
1.理清线索,给课文分段。
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
2、分析课文
(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齐国军队为什么要“伐”鲁国呢?
(2)曹刿的身份怎样?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5)“乃入见”是个省略句,省略了什么成分?
(6)“何以战”是个介宾前置的句子。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7)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的评价是“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对于第二个准备,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
(8)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9)小结:第1段,写的是曹刿请见,论战前准备,显示了曹刿热爱自己国家、深谋远虑的品质以及鲁庄公“勇于纳谏”的胸怀。
第2段
(1)这次战争是由谁指挥的?根据何在?
(2)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4)小结: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曹刿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时机,所以才击败敌人,获得战争胜利。
第3段
(1)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
(2)曹刿是如何回答的?
(3)小结:第3段写曹刿论述战胜齐国的原因。
归纳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
2.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3、分析曹刿人物形象。
拓展延伸:
品读课文,鉴赏《左传》的艺术特色
1.关于人物塑造
(1)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过人的谋略。
(2)鲁庄公: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2.关于比照映衬
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突出他的深谋远虑。
3.关于详略
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
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实力、战斗场面和战后处理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
【曹刿论战的导学教案范文】相关文章:
6.物理学教案导学
7.乡愁的导学教案
9.社戏导学教案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30415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