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山中避雨》教案设计

  一、引发激情,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播放广东音乐《步步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进入学习状态)

  师: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曲子是著名的广东音乐《步步高》,老师想问一问,听了这个曲子,你们的心情如何?

  学生们纷纷举手。

  生1:听了这个曲子,我的心情非常舒畅。

  生2:心情非常愉快。

  生3:我很兴奋。

  生4:我想手舞足蹈。

  师:看来,大家的心情都不错,有了这么好的心情,大家有没有信心上好今天的语文课?

  生:(齐声)有。

  师:真的有信心吗?

  生:(更大声地)有!

  师:好,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丰子恺先生的《山中避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书写课文的题目和作者名字。

  一生按老师要求在黑板上纵向书写文题和作者名字。

  二、朗读课文,理清重点。

  师:上节课,我们一读课文,完成了字、词及作家、作品的学习。二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要三读课文。这次读课文,我们采取自由朗读的方式,同学们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读完课文,你想从课文中学点什么?

  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师:已经有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生1;我想学习这篇文章的写法。文章表面上看没什么,但细看就发现有一定深度,如果不认真细读,就感觉不出来。

  生2:这篇文章有些句子写得特别好。

  生3:想学习文章其中的一段内容。

  生4:学习文章的好词好句。

  生5:文章虽然没有什么好词佳句,但语言写的非常精炼,非常好,所以我要向他学习。

  师: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有的从内容角度,有的从写法角度,还有的从语言角度,老师归纳一下,不外乎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把文章的内容搞清楚,也就是叙述的是什么事件?在叙事中人物的情感有什么变化;二是品味文章的语言,也就是同学说的好词好句。好,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一)研讨学习重点一。

  师: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只能得到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将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想。老师希望大家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出更多的思想。

  我们这次学习依旧以小组为单位,老师给每个组都发了一张大白纸,每组由一名同学执笔把大家共同研究的'结果写在纸上,纸的左侧写明叙述事件,要求用四个字概括,右侧写明人物的情感变化,主要侧重女孩心情的变化,要求用两个字概括。

  下面咱们先共同研究一段,其他四段由各组自行解决。

  师:第一段,如果用四个字概括,你认为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生1:山中遇雨。

  生2:游山遇雨。

  生3:游玩遇雨。

  师:同学们的意见都是正确的,只是表述不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语文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

  教者板书:山中遇雨

  师:当时人物的心情怎样呢?

  生:(齐声)扫兴。

  师:下面四个自然段由各组自己研讨完成,然后写到白纸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交流,边书写,老师走到学生当中,适时点拔。

  师:已经完成的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学生先后拿着学习成果,到前面来展示。

  师:最快的是哪一组?

  一生高高举起,非常骄傲自豪的样子。

  师:让我们检查一下各组的学习结果,大家比较认同哪一组,请大声说出来。

  师生共同梳理2-5段叙述的事件及人物情感变化。教师同时板书。

  叙事 情感变化

  山 山中避雨————扫兴

  中 丰 女孩心境————苦闷

  避 子 借琴安慰————欢喜

  雨 恺 我拉众唱————兴奋

  还琴辞别————难舍

  师:谁能说说,在避雨的过程中,女孩的心情由扫兴,到难舍难分,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1:我觉得是音乐感染了她。

  生2:因为是下雨,所以非常浪漫。

  生3:女孩和唱,三家村青年同声齐唱的那种气氛。

  师:说的非常好。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哪一句更恰当?

  生:(纷纷地)音乐可以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师:如果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呢?

  生:(七嘴八舌)乐以教和。

  教师板书:乐以教和。

  (二)研讨学习重点二。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4遍读课文,采取的读书方式是默读,同时思考:你认为哪个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也可以持相反的意见,提出你认为写的不好或不恰当的地方。

  学生默读,有同学和组员沟通。

  师:好,下面请同学说一说你欣赏的词语或句子,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生1:“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认为写的最好的是“苦雨”“荒山”说出这两点更显出“温暖”的可贵。中间一个“闹”字,写出了无拘无束的热闹气氛,如果把“闹”换成别的词,就没有这个生动了。

  生2:我觉得这句话有更深层的意义。《山中避雨》主要是写音乐能感染人,文中的“苦雨”“荒山”是一种十分凄凉的气氛,但音乐一来,再加上一“闹”,更体现了音乐和“乐以教和”的作用。

  生3:我同意前面同学的意见,我觉得这句话好就好在它说明了“音乐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师:同学们赏析得非常好。关于这句话,老师想补充一点,据网上资料介绍,丰子恺曾经说过:“占据作者心灵的有四件事,一是天上神明的星辰,二是人间的儿童和艺术。”所以儿童和艺术一直是他散文和漫画的重要题材。这“温暖”既有胡琴所传递的音乐魅力,又有儿童齐唱《渔光曲》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拉近。

  生4:文中15页“我离去三家村时……我也觉得有些依依”这句写得好!因为素不相识的人在一起,用音乐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亲人般的感情,而且三家村青年都来送行,依依惜别之情写得好。

  生5:我认为“两个女孩和着唱歌,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这句话写的好。“卖唱的”书下有注释,意思是靠卖唱换钱维持生活。这里看出女孩非常高兴。

  师:在生活中见没见过卖唱的?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生5:见过,有的也许很痛苦,但有的卖唱的把全身心都投入进去了,这个比喻非常好。

  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卖唱是靠唱歌换钱维持生活的。过去卖唱的人,他肯定是不愿意那么去做的,但是生活所迫他们必须这样去做。

  还有,卖唱的在以前是一种卑微的职业,而文中的两个女孩是作者的两个女儿,所以我认为这个比喻不好。

  师:看,这位同学向丰子恺挑战了,认为他写得不好。

  生3:我不同意他的意见,如果这句话写的不好,为什么选入语文书呢?

  生4:我觉得这句话是写两个女孩唱的十分投入,所以我认为这个比喻很恰当。

  生5:如果不投入地唱,就不能换到很多钱,也就不能维持他的生活。

  师:好,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个词,作者说“好像”……那么作者是说什么像……?

  生6:这是说两个女孩和着唱歌,投入得像。

  生7:这里的“好像是”证明她不是卖唱的。

  师:对,这里是“好像”,只是说唱歌的形式像。不是丰子恺写的不对,而是我们在体会上有了差异。好,继续研读。

  生1:“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实证了……”与前文“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相照应,照应的结果,可以点明中心,前文为下文做铺垫。

  生2:我欣赏“若没有胡琴的缘故……萍水相逢的人呢?”这句话它写出了胡琴使作者与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走到了一起。并且能友好地相处,使人的感情逐步加深,以致到后来难舍难分。另外,后面“乐以教和”四个字写得好,它是文章的点晴之笔。

  生3:老师,我认为他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这句话好就好在两次用了反问句。丰子恺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从来没有感受到这种感情,为了加重感情,所以才用了反问句,语气坚定地说明了胡琴的作用之大。

  生4:还有一处,“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个诗句写的好。其实,它完全可以用书下注释那句话来写,但这样写句子太长,表达不够精炼,用一句古诗表达了很丰富的内容。

  师:正所谓“言已尽而意无穷”。

  师:记得上节课间的时候,咱班有位同学对我说:“老师,第一遍看书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其实这位同学说的“没什么”,实质上正体现了丰子恺语言的朴实。接着这位同学又说:“可我看了几遍之后,我又觉得文章写的真好。”其实这位同学所说的“真好”,就好在朴实的语言中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希望同学们能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

  四、听音乐,赏漫画,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

  大屏幕出示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茶亭里一人拉琴,两人和唱)

  师: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幅漫画,这幅漫画的作者就是丰子恺先生,漫画的题目是《山路寂 顾客少 胡琴一曲代RADIO》,“radio”就是英语的“收音机”。

  师:根据丰子恺先生的长女丰陈宝回忆:“这幅画与当年三家村的那个小茶店很相似。”为了感受当年的美好意境,教师给同学们播放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就是当年两个女孩和三家村青年同唱的那首《渔光曲》,让我们借助视觉和听觉,一同走进作者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学生听音乐,看漫画,在美妙的《渔光曲》中,感受当年的美好意境。

  五、布置作业。

  结合听音乐,看画面的感受,描绘当年作者拉琴,女孩和唱,三家村青年齐唱的情景,写一个片段练习。

  下课。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观摩研讨会上上的一节公开课,我们意欲在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有所突破,变学生被动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探究的习惯。

  这节课的最大优点就在于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都很强。特别是后半部分,由于教师放得比较“开”,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提出了很多上课教师事先没有料到的问题,不同观点的交锋令课堂上不时传出笑声。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教师领着学习(概括第1件事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到小组合作学习(概括第2-5件事和人物的情感变化)最后达到主动探究(赏析语言)。

  本节课有两点不足:一是留给小组合作概括第2-5件事和人物情感变化的时间略显不足,学生研讨没有尽兴;后半节学生自主赏析语言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给人置身事外的感觉。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研讨,比如,可以找出一个被学生忽略的词语或句子师生一起交流,谈谈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这样师生活动水乳交融,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96325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