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阅读课文教案
这篇阅读课文选自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词作者是晓光,由著名曲作家施光南谱曲。这首歌具有一股振奋民族精神、号召人民奋发图强的向心力,倾吐出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心声,因此得以广泛流传。这是一首既适于歌唱又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自由体诗,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吟诵。在教学时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练习。通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理解诗的含义,使学生受到爱生活、爱劳动、爱祖国的教育,并从中学到规范优美的语言,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方法。
一、创造意境,导入新课。
1.根据课文可唱可吟诵的特点,新课开始前可播放歌曲录音,有条件的还可配有录像画面,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2.在愉悦的气氛中,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可这样设计:同学们都熟悉《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吧,这首歌就像一股活泼的清泉,流到哪里都会飞起欢快、幸福的浪花。唱起这首歌就会使人精神振奋,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之情亦会犹然而生。那么,“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人们希望的又是什么?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
3.播放朗读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看课文,对全诗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从悠扬的诗歌韵律中体会到其内在的意境美、语言美、音韵美和节奏美。
二、品词析句,理解诗意。
1.安排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句,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弄懂,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诗意:课题为什么叫“在希望的田野上”?“希望的田野”指的是什么?“在希望的`田野上”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这些句子反复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经老师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希望的田野”是指充满希望的土地,充满希望的祖国。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章的线索。全诗三节的开头都用“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仅突出了主题,而且还揭示了每节围绕主题所描写的抒情达意的内容。3.引导学生逐词逐句学习第一节,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们的家乡”指的是什么?诗中“飘荡”、“流淌”等词好在什么地方?从哪儿看出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经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找出答案:“我们的家乡”泛指祖国广大的、正在走向富裕的农村,从住房、村庄到农业、副业,到处呈现一片富裕、兴旺的景象;“飘荡”、“流淌”等词把静物写活了,使它们充满盎然生机;我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祖祖辈辈,都有一颗为她富裕、为她兴旺的心。
4.学习第二节。启发学生按着第一节的学习思路提出问题:“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人们是怎样用辛勤的劳动实现理想的?然后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描述人们为实现理想而辛勤劳动的一幅幅壮观场面,看谁说的生动、准确,延伸诗中未尽之意。
5.分组讨论,理解第三节的内容,然后互相交流学习体会。重点理解:“明媚的阳光”、“劳动中变样”的含义。“明媚的阳光”是指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指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劳动中变样”指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劳动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6.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这首诗通过叙述我们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向往未来的情景,说明劳动使人们生活变了样,劳动创造了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表达了作者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吟诵歌唱,体会感情。
全诗采用第一人称自述,始终洋溢着豪迈、激昂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之情。学生齐读时,要用自豪的语气,清晰、宏亮的声音,读出激昂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诗句之间、小节之间必要的停顿,读出对祖国充满希望的热爱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换形式读。根据每节诗句都是七行的特点,可安排女生读1——3行。第一行要读得热情奔放,第二、三行要读得欢快、流畅。男生接读第四、五行,要读得浑厚、豪放,速度略慢一些,而且每行的后半句比前半句在语气上要加重。最后集体齐读第六、七行,要读得铿锵有力,充满信心。最后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在学唱中加深体会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我们的家乡”在祖国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充满着生机,兴旺发达,前程似锦。
【《在希望的田野上》阅读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7.光阴阅读课文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806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