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
据要构建高效和谐课堂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本文安排在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人教版教材共选23首中外现代诗歌,占教材总数的十分之一,可见这套教材对新诗非常重视,本单元共收录六首中外现代诗,以爱国思乡组元。
2.单元提示里共有三点要求,一是关注具体意象;二是体会思想感情;三是欣赏精美语言。
3.本课特点:《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0月,当时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歌唱祖国,歌唱土地,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编者把它安排到第一单元第一课,其导引作用和显著地位可见一斑。
4.在学情方面: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一时已学过11首中外现代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阅读经验,但诗歌跳跃性、凝练性均很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考虑,我把本课目标设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重音和韵律,并能熟读成诵;
2、能找到诗歌的主要意象,说出土地的象征意义及作品表达的情感;
3、能学会知人论世的解读诗歌的方法,认同诗人炽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根据新课标中要求以及本课文体的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达到当堂成诵。
教学难点:因为作为当代新时期的城市的孩子对土地没有概念,没有感情,他们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有限,又加之距今时代久远,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过程
1、互动导入
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璀璨的明珠。下面老师说几句古诗的上句,看同学们能否说出下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天下兴亡,
王师北定中原日,
同学们知道它们的作者是 , , 他们的'共同点:
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认识一位现代爱国诗人艾青。
故事导入:艾青名字的由来。
2、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现代著名诗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
其诗歌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
3、背景介绍:
大屏幕展示几张图片。
问:看完这几张图片同学们什么样的感受?试想作为一个爱国诗人他能无动于衷吗?他的感受又如何呢?
学生讨论
1938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强爱国氛围)
4、听录音,初步感知情
5、有感情的朗读
(1)朗读指导
重读:能鲜明表达诗人情感的词 因此,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意象土地应重读。
试读,表重读
朗读节奏
关联词后 如:“假如”后停顿
学生标节奏,试读
主谓之间 ,谓宾之间要停顿
语法知识补充:句子成分(帮助学生掌握停顿方法)
学生自读,试划分
这一步主要采用学生自读+教师点拨的方法,从而在理论上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2)扩展: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与此基本相同。课下试着划分。
6、诗歌赏析:
(1)思考:
诗人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
(2)探究:
1、“土地”一词是否具有深刻的含义?
答:土地不再单纯是客观景物,而是贯注了作者主观情感。土地可以看做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作者对苍老、衰弱、正备受苦难的祖国的暗示。
2、象征手法: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
3、这首诗歌除“土地”外,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
(3)合作探究:
1:河流、风、黎明分别象征了什么?
土地——祖国大地遭受无尽的苦难
河流、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光明美好的胜利或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2:一、二节诗之间什么关系?
(4)再次深情朗诵
7、作业检查: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8、拓展延伸:
欣赏我们伟大祖国的图片
【我爱这土地说课课件】相关文章:
4.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5.会计说课的课件
6.说课课件资料
7.影视说课课件
8.日本说课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760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