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猛烈地冲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两次英中战争也使清王朝在政治、经济上元气大伤。但清王朝恰像一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第二次英中战争后,为了适应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对人民革命的镇压,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的政局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从表面现象上看,第一,中央出现了一个半殖民地化的机构—一总理衙门;第二,慈禧太后开始了对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第三,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这些现象的出现,导致了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次颇有声势的变化——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统治阶级中比较开明的洋务派做的一场“强国梦”,虽说“好梦”终“难圆”,但中国人民不正是从这一次次破灭的“梦”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救中国的真理吗?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总理衙门的成立;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开始对中国的统治;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思想教育: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3.能力培养;通过对清朝政局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洋务运动有什么结果?等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正确的历史方法和历史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总理衙门的建立;洋务运动。
难点:清朝政局变化的原因;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教学方法 讲述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官僚层内掀起了一股兴办洋务的热潮。所办洋务,涉及面广、时间长,有些史学家称之为“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为何称为“新政”呢?“新政”是如何产生的呢?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课题)
一、清朝政局的变动(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可是,腐朽的清王朝并没有在它的猛烈冲击下垮台,而且在第二次英中战争后,清朝政局为适应形势还发生了变动。请同学们说一说:清王朝没有垮台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清朝政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归纳为:农民的阶级局限性;汉族地主集团湘、淮军的拼命挣扎;西方列强对清王朝的支持,是清王朝没有垮台的主要原因。而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又必然导致清朝政局的变化。)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在一起,引起了清朝政局的重大变动,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
1.总理衙门的建立(板书)
早在第二次英中战争期间,清政府内就有人主张承认外国侵略者的要求,换取外国的军事援助,镇压太平天国。1860年冬,清政府在北京设抚夷局,以后又感到这个名称不合时宜,于1861年改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理衙门由恭亲王奕等充任办事大臣。奕沂是咸丰的弟弟,因长期和洋人打交道,勾结外国侵略者,人们称为“鬼子六”。总理衙门的.设立,适应了外国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需要,是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镇压人民革命的产物。总理衙门最初经营外交、通商、海关等对外事务,以后所管事务不断增多,职权不断扩大,凡涉及外国的一切事务,它都要管。对内,它是高于六部之上的权力机构,而在外国人眼中,它不过是一个为他们办事的机构,他们经常在总理衙门干涉和指责中国的内政外交,甚至稍不随意,就咆哮公堂,英国公使就曾做过这样的事。鲁迅在一篇《说面子》的杂文中说道;“相传前清时候,洋人到总理衙门去要求利益,一通威吓,吓得大官们满口答应,但临走时,却从边门送出去。不给他走正门,就是他没有面子;他既然没有面子,自然就是中国有了面子,也就是占了上风了。”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啊!总理衙门从成立到 1901年变为外交部,40年间,正是中国形成半殖民地的过程,因此,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2.慈禧太后统治的开始(板书)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是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有极强的权势欲,咸丰皇帝病死承德后,她为了掌握清王朝大权,勾结恭亲王奕,发动宫廷政变,将输政的八大臣处死或革职充军,自己垂帘听政,定年号为“同治”,开始对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她统治期间,中国主权丧失,领土丢尽,人民斗争风起云涌,清王朝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3.汉族官僚势力的扩大(板书)
清朝以武力定天下,可是,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八旗兵制已腐败不堪,形同虚设,绿营兵也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丧失了战斗力。清政府被迫起用一些汉族官僚,兴办地方团练。于是湘军、淮军应运而生,并成为对抗太平军的主力。以湘、淮军起家的汉族官僚势力开始扩大,成为清统治集团中能左右政局的重要力量,先是曾国藩独霸一方,以后李鸿章、左宗棠也权重一时。这些汉族官僚,一方面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拼命支撑着清王朝行将崩溃的局面;另一方面,也在寻找着使中国富强的道路。
清朝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变化,又必然导致了清朝统治政策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
二、洋务运动(板书)
1.洋务派的产生(板书)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落后、保守、盲目排外,代表了清王朝最腐朽的政治势力。洋务派则以兴办“洋务”为名,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就是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2.洋务派的“自强”(板书)
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李鸿章的一段话,道出了“自强”的重要:“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是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以后,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3.洋务派的“求富”(板书)
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的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派的第一个民用工业。以后,李鸿章还创办了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了湖北织布局,1890 年,张之洞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最大的钢铁厂。
4.兴办新式学校,筹建近代海军(板书)
兴办新式学校,筹建近代海军是洋务运动的又一重要内容。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个外语学校,1866年设立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海军学校。这些同文馆和学堂,为中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海军军官和工程技术人员,还往国外派遣了一批留学生。
1874年,洋务派提出建立北洋、福建。南洋三支海军的建议,10年之后,三支海军初具规模。其中北洋海军在李鸿章一手把持下,发展最快。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中花银子最多的项目,是清政府“自强新政”的标本和支柱。1885年,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板书)
(给学生材料,组织课堂讨论。)
材料一:洋务运动中几项内容的后果。
(1)北洋海军于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它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2)福建海军于1884年马尾海战中覆灭。与此同时,福州船政局也被法国舰队摧毁。
(3)上海轮船招商局,在1884年中法战争发生和1894年中日战争发生时,两次押售给外国,以求庇护。以后分别赎回,两进两出,亏损甚巨,使洋务派为“求富”办的第一个企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4)开平煤矿,1900年被英国侵略者夺去。
材料二:洋务派开办的民用工业中,除官办形式外,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样,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新式企业,他们的资金成为“商股”。毛泽东说:“还在十九世纪的下半期,……就开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到了同世纪末年和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了初步发展。”
材料三:(1)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时声称:“招商轮船之设,专为抵制洋轮。”(2)张之洞为设汉阳铁厂奏请清政府中称:“必须自行设厂,购置机器,用洋法精炼,始足杜外铁之来。”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势力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派把学习外国做为一种国策,虽然,他们只学了些皮毛,但开创了向外国探求富强之路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富民强国的经验和教训。
【清朝政局的变动和洋务运动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3.清朝历史知识教案
4.洋务运动说课教案
6.轻和响优秀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720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