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的课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学习这篇课文,对摄影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2、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掌握作者“反弹琵琶”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学习,反复阅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入体验人类“精神家园”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法、交流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一首有关于流浪的歌曲。是由台湾作家三毛作词齐豫演唱的橄榄树。她的一生可以说因为流浪而充满传奇色彩。为什么离家,为什么流浪?歌中所唱是“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离家,流浪,正是为了前方。前方有什么?
这幅图片是我们课文中的照片,由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的,题目就叫《前方》。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感想良多,于是他就写了我们面前的这篇文章——《前方》。这种根据摄影作品而写的散文叫做摄影散文。
二、介绍文体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所谓摄影散文,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摄影最大的优势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强,具有冲击力,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的展开联想,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的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直观性、自由性)
三、分析课文
1、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节 从摄影画面入手
第二部分:2-7节 对人类离家行为进行叙述和分析
第三部分:8-11节 转入对人生的思考
第四部分:12节 呼应开头,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
2、文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呢?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人的`悲剧性实质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7自然段,并思考:作者认为人类离家的原因有哪些?
a、古老的天性 b、外面的诱惑 c、出于无奈 d、前方的召唤
4、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0自然段,并思考:人生的实质是一场苦旅中“苦”表现在哪里?
皮肉之苦:拥挤不堪 坑洼不平 颠簸 东歪西倒
精神之苦:惶惑 茫然 不安 无奈 焦躁不宁 索然无味
5、人生的实质是悲剧性在于:
a、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惦念故乡 b、人无法还家 c、还家却感觉无家
6、这三大悲剧性是层层递进的:想家却不能还家,即使还家却又感觉无家。为什么回了家还会感觉到无家?(家的内涵)
明确:这里的“家”有不同的含义:a既实指那个实实在在的遮风避雨的家,又虚指精神上的一种寄托与归宿。b后面的“感觉无家”的“家”便是精神上的寄托。
【例: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超豪华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四、课文回顾
五、作者简介
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在农村生活了20多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1979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他关心儿童的成长,写了许多儿童作品,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他关心青年作家,曾经给韩寒《三重门》、郭敬明的《幻城》作序。
他关心人的精神状况,偏爱哲学,作品注重“悲悯情怀”,要求写“美文”,“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
中国当代文坛“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作品以优美、感人著称,无论是描写世间风物还是刻画人物心灵,都因细腻、尖新,而让读者怦然心动。
因为他曾经给韩寒《三重门》、郭敬明《幻城》作序,有好事者称其为“青春文学之父”。
看来曹文轩是很受你们这个年龄的人喜欢的,所以同学们如果不读曹文轩的文章,岂不是太可惜了?
五、同学们有离家的想法吗?
找两三个学生谈一谈想离家或不想离家的原因。(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一般都有非常强烈的离开家庭、摆脱父母的愿望,所以让他们谈一谈离家能够引起他们的普遍共鸣。)
(小结):离家,漂泊,流浪是人类内心所具有的普遍的情怀。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困守一隅的人们来说,是很有魅力的,人们往往不大清楚外面的世界的真情,凭着想象绘出许多精彩的色块,常常羡慕流浪的生活,心中总有一个“出去”的念头。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离家是美丽的,人生之路是艰辛的,归家亦是幸福的,尽管四野茫茫,八面空空,但我们不能停止前行的脚步,为了精神的故乡,让我们一起向前方出发!
七、课后作业
学完这篇课文后,谈谈你对“精神家园”的追求的理解,还可以写写自己的精神家园。字数400字左右。
【前方的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4.生命的药方的教案
7.课文《说茶》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7150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