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的反思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CAI课件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也正呈蓬勃之势,许多教育部门、学校、老师视之为掌握先进教学技能的标志。一堂课有否使用CAI课件也成为评价其优劣的一大标准。许多教师趋之若骛,以致于每个学校的课件制作人都成为“大忙人”、“抢手货”。诚然,CAI课件作为教学工具进入小学课堂,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起到了教师用语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目前CAI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仍有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使用CAI课件,也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思考,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反思一: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表现为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潜力,正确的教育可极大地促进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然而,目前的一些CAI课件,瞄准了计算机出图迅速、图像富有色彩及动态的功能,在一些可要可不要的地方陈列了图像,动静态图像泛滥成灾。教师的教学表面上看起来很顺利、很完美,热热闹闹,无懈可击,其实,这样做无疑过分强化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抽象思维的训练。同时,学生容易对图像产生依赖而养成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的思维产生质的飞跃。如很多应用题的教学,老师们都把应用题的情境、线段图等设计成课件,让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一眼看上去就会解答了。这其实只是一种表象的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真正得到提高。一旦离开了课件的帮助,就会觉得茫然无措。
另外,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官,对其它器官的刺激较少。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百闻一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让学生动手操作、集体讨论,效果可能更好。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圆面积的计算”时,与其用CAI课件演示,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些教师误以为先进的教学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只看到其优点,排斥其它的教学手段,这样教学效果反而更差,特别是没有给学生创造动手“做数学”的机会。
再有,现在许多的公开课都习惯于在上课之前在大屏幕上用CAI课件展示出本节课所上的课题内容,执教老师单位和姓名等。其实这种直观的显示对有的课题来说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如“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等内容,如果让学生在完全不知道本节课的内容的情况下展开探讨,可能效果更好。而让学生事先知道课题内容,学生可能会忍不住看一看书中的方法,无形中限制了其思维的发展。
而有些课件直观形象的展现画面的确起到了让学生“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作用。如在教学“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内容时,如果制这样一个教学软件:一块长方形的草地上,一只蚂蚁正围着它的四周爬行。师提问:蚂蚁所行走的路线是长方形的什么?这一软件的使用就很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形象地进行观察、比较。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反思二:复杂与简化的关系
是否只要运用CAI 课件,便是最有效的?其实不然,教学方法有多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只是其中的一种。虽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发展的主流,但不是只要用它,便最有效。更不是只有用它,才最有效。如教学“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度无关”这一内容时,许多老师都制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课件来说明这一道理,这样的理解是很透彻,但是最有效吗?我们就让学生在学习画角的过程中增加一个环节:把所画的角的两条边再画长一点或擦短一点,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这个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不是更简单更明了吗?再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教学,有的
老师也是费了许多工夫去制作软件,希望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个长方形,可是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直接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筒,再把它的侧面标签撕下来,不是更直观更了事吗?何况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让学生真正学习生活当中的数学。
而在教学完“平行四边形认识”后,如果我们可以用多媒体人机交互式的界面(在学校有这样的条件的情况下)来设计这样一个练习:四根木条钉成一个长方形框,固定其中一对对角,动态演示不断地拉或压,使其变形为平行四边形。每个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中任意点击一次,然后在电脑的演示下计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最后老师把每位同学的答案在电脑中汇总,让学生观察,看能发现什么?这样一来,有多少个学生就在多少个答案,每位学生只需计算一次,但能观察全班得出的数据,很快发现:“周长不变,面积变了”这个结论。这样的设计就能有效的简化学生的计算过程,又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己发现的乐趣。
反思三:固定与可变的关系
课件流程设置的固定性剥夺了课堂教学的可变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本身是灵活多变的,因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绝不会像预先设计的那样。精确的设置,程序化的流程,本身就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定位偏颇。有可以应付万变的老师,没有可以应付万变的课件。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老师一般只设计了用若干个近似三角形拼成近似长方形的环节,老师们却没有想到,其实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推导,会出现许多种方法。有拼成近似三角形的,近似梯形的,在这其中又有拼成一个大近似三角形或梯形的和拼成几个近似三角形或梯形的。甚至于不拼就直接用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后的一份,那个近似三角形来推导的。这些方法都能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难道为了配合课件的设计,就只让学生用书本中的一种方法推导完成就可以了吗?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吗?而如果要设计软件,你又如何能够控制学生的思维先想到哪种,再想到哪种,最终能够想到多少种呢?甚至于有些方法是老师都没有想到而学生却想到的,我们能因为课件的设置而抑制学生的思维吗?
曾经有多次在听公开课时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没有按老师课件中的顺序来答,老师只好让学生重新回答,直至与已经设计好的课件相吻合,数学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在这一个个的“重新回答”中“变味”了。所以一堂高度体现其民主、自由、发展、创新的课,往往不多见对CAI课件的运用。
此外,虽然现在我们用到的教材相对是较统一的,但由于每个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教学设想不同,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决定了每堂课的教学结构、方法都会不同。因此,市售的大部分的教学软件真正能用到课堂教学中的寥寥无几。这也是由于教学软件的程序相对固定和课堂教学要求绝对的灵活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
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不断更新,目前许多更灵活、更人性化的软件工具已运用到我们的课件制作当中,在使用课件和过程中让我们能更灵活、随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能精心备教材,充分的“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反思四:精美与浪费的关系
纵观课件制作的全过程,所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太多。作为备课的一个环节——一堂课的课件制作竟然要花费教师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教师的工作是复杂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潜能生的转化工作等等。如果仅备一堂课就如此费时,这不成为一种桎梏了吗?另外,目前课件制作的成本相对较高,而小学教师的制作能力有限,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形成了一个误区:只有榜样,没有来者,只有在公开课时大家都用,日常教学中谁都不用,也很难用。而为某一堂课而费尽心血制作课件,上完后束之高阁,这不更是浪费吗?曾经看到过一节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一次又一次的上试教,而试教后的修改完全不是怎样使教学内容更完善,而更多的是怎样使制作的课件更完美无缺,大概70%的工夫都用在了课件的制作上。我想,如果把这70%更多地用到潜心钻研教材,怎样创造性的进行教学,那么,也许这堂课所体现的价值会更高。
所以,我们当前最重要的还应该是让每一位教师都熟悉电脑,运用电脑,让一大部分老师都能够具备制作基本教学课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CAI课件达到普及、实用、增效的目的。使每校那些课件制作人不再“只狠自己无分身之术”。当然,我们更呼吁高级IT界人士,能够更快、更多的开发出操作简便、实用美观、运用范围广泛地优秀课件制作平台。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最终导致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诞生,并会引发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我们目前的问题在于:把现代化教育技术简单化,把CAI课件制作复杂化、万能化,以致于对现代教育技术与CAI课件的运用等同化。我们必须明确:任何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都是极端肤浅的、近视的。现代教育技术不是单纯的CAI辅助教学系统。教师最有效的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手段,还是突破旧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自主、开放、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才是根本的道路。才能实现CAI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最优化的运用。
【CAI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的反思】相关文章:
4.数学课件小学
8.小学的数学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626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