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言的魅力》课件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言的魅力》课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欢迎分享!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向我们叙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在繁华的巴黎街头,一位衣衫褴褛的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但过往的行人无动于衷。后来,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在木牌上写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纷纷解囊相助,盲老人得到的钱多极了。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可以在人与人之间织出爱的纽带。

  【学情分析】

  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学习,学生已具备了语言文字的基础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要找到最有魅力的语言“春天到了,可是……”并不难,但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的魅力,仅仅停留在这里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一定要抓住“变化”,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阅读反思,和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切感受到语言的巨大魅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3、联系生活,尝试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重点】

  体会“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第六自然段,学习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人和人交流要有语言,那这话怎么说,说出来怎样达到最佳的效果,这就要看语言有没有魅力。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通过一件什么具体事例说明“语言的魅力”的?(指名回答。)

  2、同学们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很强,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言的魅力》。

  二、抓住“变化”,启发思考。

  (一)、自由读文,找“变化”。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在盲老人乞讨的这一天,哪些情况发生了变化?找出来并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读文,找“变化”,做记号。)

  (二)、全班交流。(学生说的顺序不定。)

  ★ 木牌内容的变化。

  上午木牌上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后来诗人又在木牌上写了“春天到了,可是……”(师相机贴木牌内容: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

  ★ 行人的变化。

  行人一开始不给钱,后来给钱的人多极了!(板书:行人)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行人一开始不给钱?(学生读相关语句)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

  ①、谁能说说“无动于衷”是什么意思?(师板书:无动于衷)

  其实还不止这些,有的还怎么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

  ②、谁愿意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再读。)

  2、这是上午行人的表现,下午呢?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纷纷相助)

  ★ 盲人的变化。

  1、盲老人上午没有得到钱,很悲伤;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他笑了。

  (师相机板书:盲人、悲伤、笑了)

  2、文中是怎样写盲老人很悲伤,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吗?(该生读,师评再范读,学生齐读。)

  3、盲老人下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谁读得比他更好?(再指名读)

  ★ 诗人的变化。

  他一开始见没有人帮助盲老人,很同情他,后来发现由于他的帮助,让行人们都产生了同情之心,纷纷解囊相助,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三)、找出没有变化的内容。

  1、随着木牌上字的变化而引起了这样大的变化,那在盲老人乞讨的这一天,还有哪些情况没有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把它找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找没有变化的内容,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点:

  ★ 地点没变:都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

  ★ 人物没变:还是这位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①、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谁能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指名读句子:“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坐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②、“褴褛”什么意思?(破烂)

  ③、你看,这位老人多可怜啦!衣服也破了,头发也白了,眼睛也看不见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好不好?(学生齐读)

  ★ 老人乞讨的方式没变:还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

  (四)、思考“变化”的原因。

  1、比较木牌上的两句话,思考:既然地点没变,人物没变,甚至连老人乞讨的方式都没变,那为什么随着木牌上字的变化,事情竟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把你想到的先说给同位听一听。(生同位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激发情感,体会语言魅力。

  1、师范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其实大家说的,课文第六自然段也写到了。现在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春天到了,可是……”这句话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师范读)

  2、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所看到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指名回答)

  3、大家说得太美了!这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请看大屏幕——

  ①、出示课件:春天的美景(配轻快的音乐)

  师旁白: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滚动字幕出现这句话。)

  ②、谁想读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自评。)

  你认为我们班平时哪位同学课文读得最好,你推荐他来读一读,怎么样?(该生推荐另一生读)

  ③、还有谁想读?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春天”这句话。(学生齐读)

  ④、“怎么不叫人陶醉呢?”是什么意思?(真叫人陶醉!)

  你哪一种表达方式好?为什么?(反问句,加强语气,突出春天的美好,令人陶醉。)

  4、当我们陶醉在春天的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又是什么呢?(一片漆黑)

  ①、出示课件:老人乞讨的画面,旁边的木牌上写着:“春天到了,可是……”(配哀婉的《江河水》)

  ②、创设情境。

  孩子们,假如此时你正从盲老人的身边走过,你的心情怎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心酸,很同情盲老人;想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盲老人。)

  ③、“同情之心人皆有之”,巴黎街上的行人又何尝不是呢? 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点击课件出现这句话。)

  谁愿意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师稍作评价。)

  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生读)

  ④、听着大家的朗读,我就有一种心酸的感觉。这同样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能激起人们对盲人的同情。

  5、你觉得木牌上的哪一句话更有魅力?为什么?

  (第二句话更有魅力,因为它富有诗意,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能打动人心,带给过路行人诗一般的想象,能激发他们的同情心……)

  6、大家看,语言多有魅力呀!我们在读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呢?请大家带着感情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学生齐读)

  四、联系生活,尝试用有魅力的语言写警示语。

  1、诗人用有魅力的语言帮助了一个盲老人。孩子们,在你的周围,你有没有发现一些能够吸引你、打动你的语言呢?(全班交流)

  2、我们的生活中太需要这种语言了,你们想试试吗?

  (出示课件:一幅草坪图,一幅滴水的水龙头图。)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幅图设计一个有魅力的警示语,如果这两个都不喜欢,也可以设计其他的。(生小组设计警示语。)

  3、全班展示交流。

  4、老师也给两幅图分别设计了一句警示语,请看——

  (点击课件,出现警示语)

  小草微微笑,请你绕一绕! 流水哗哗响,你会心疼吗?

  5、教师小结。

  孩子们,当你看到这绿茵茵的草坪,这温馨的提示,你还忍心去践踏它吗?如果你看到这哗哗的流水,这有魅力的警示语,你还会袖手旁观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展示它巨大的魅力。

【《语言的魅力》课件】相关文章:

1.语言的魅力教学课件

2.语文上册《语言的魅力》教学课件

3.语言的魅力教学教案

4.《语言的魅力》教学反思

5.语言的魅力小学作文

6.语言的魅力评课稿

7.语言的魅力课文原文

8.大班语言《家》的课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5020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