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7年级历史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7年级历史教案一: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包括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及特点。

  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一系列措施加强君主集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都城:应天

  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秋天,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二、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对比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有什么变化?

  ——少了三省这一环节,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比元朝的行省制度与明朝的三司,有什么不同?

  ——地方三司直属中央。

  朱元璋为什么要取消三省,设立三司。

  从中央到地方政权组织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谁的权力增强了?——皇帝

  明朝时期,皇帝的权力空前加强。丞相被废除后,全国的重大政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明太祖平均每天要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忙得不可开交。

  2、特务统治

  朱元璋设立的机构:锦衣卫。

  说明机构的功能在于监视官员、平民的活动及生活。

  3、八股取士

  朱元璋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

  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想想参加科举考试的人,他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升官发财。读书人为了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出示《举子看榜图》)

  可以想象这些人当上官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所以顾炎武说:“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想想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这样死板的考试方式。——加强思想控制

  评价: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

  思考:你认为明太祖朱元璋加强君权对当时的社会有何作用?”

  经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得出结论:“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三、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明太祖的分封藩王

  2、建文帝削藩

  3、靖难之役

  简要介绍靖难之役的经过。

  4、明成祖强化君权

  (1)1421年,迁都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得出“此举意在加强边防,是有利于明朝统治的举措,也是充满勇气的行为”的结论。

  (2)削藩政策;

  (3)增设机构——东厂。

  5、小结(略)

  6、作业:课后作业

  7年级历史教案二: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7年级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1.历史教案:清朝文化

2.高中的历史教案课件

3.乡土历史教案

4.历史教案:两汉的经济

5.初三上册历史教案

6.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7.《探险者的梦想》历史教案

8.历史教案:中国远古人类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48219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