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物理说课课件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事物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一张光滑的厚纸、扇子、投影仪、毛玻璃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将酒精抹在毛玻璃片上放在投影仪上投影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现象吗?
[生甲]毛玻璃片变干了。
[生乙]夏天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生丙]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一会就干了。
[师]毛玻璃上的酒精、地上的水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通过下面的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
二、进行新课
[师]看课本4.3—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尽量把塑料袋中空气排尽,然后再把口用线或橡皮筋扎紧。将塑料袋沉入80 ℃以上的热水中,看到什么变化?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什么变化?
[生甲]塑料袋鼓起来了。
[生乙]酒精到哪里去了?
[生丙]凉一会儿又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
[师]现在根据观察和所提出问题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启发、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和辩论。
[生甲]滴进的酒精是液体,放入热水中变成气体,所以看不见了。
[生乙]擦入皮肤上或放在盘子里的'酒精,慢慢变干了,我们也没看见酒精的气态,所以气态酒精无色、透明、是看不见得。
[生丙]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
[生丁]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生戊]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师]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它们。
优秀物理说课课件2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找出并朗读感受深或者受启迪、受益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拉曼是如何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三、教学难点:
理解海水是蓝色的原因,初步感受好奇心在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四、教具准备:
拉曼资料、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好!也许我们会对自然现象产生好奇: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月亮为什么总有阴晴圆缺?天空为什么有时下雨有时晴朗……一个个问号把我们带入未知的世界正因为未知,因为好奇心,我们人类的科学才不断有新的发现与发明,也才有了科技的进步那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印度著名物理学家拉曼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感受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整齐
2.自学:(1)默读课文,标段序,勾画生字词、不懂句子
(2)思考:1)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找出故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此部分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三)师生交流
1.故事六要素(重点):(1)时间:1921年;(2)地点:地中海的一艘轮船上;(3)人物:印度科学家拉曼、一对印度母子
拉曼简介:(1888——1970)是20世纪印度著名科学家1930年,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拉曼还是一位教育家,为印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研究生
(4)起因:印度男孩提出“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这一问题使拉曼对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对海水蓝色的解释产生疑惑,男孩的好奇心给他启发、警醒(5)经过:拉曼回国后,针对男孩儿提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发现了海水对阳光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因,并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现象(拉曼效应),成为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6)结果:给人启示:要对“已知”心存好奇,善于从“已知”的“未知”中获得新的发现
【优秀物理说课课件】相关文章:
1.物理说课课件
2.初中物理说课课件
3.物理的说课课件
6.物理说课课件模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3275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