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研究、讨论的方法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2.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这些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二、教学设想
1.讲读本文,可以和前面的两篇文章结合起来研究、讨论,就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讨。重点从创新精神的角度,研究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2.安排二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词语解释:
楔xiē:即楔子,比喻插进去的人或物;也指旧小说的引子,通常放在小说故事开始之前,起引出或补充正文的作用。
共鸣:①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②思想上或感情上的相互感染而产生的情绪
反响:回声;反应。
植根:栽种,根着。
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二)作者简介:
李政道,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上海。1943年毕业于嘉兴秀州中学,在抗战时期内迁江西赣县组建的赣县联合中学(简称赣州联中),酷爱物理。1943年秋到1946年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后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研究院,1950年获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学术研究所任物理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首任费密物理学教授。1964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6年成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林契)院士。1994年6月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7年5月30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3443)号小行星命名为“李政道星”。从此,李政道的名字镶上了太空星辰,伴随着(3443)号星遨游和闪耀在宇宙星河。
李政道在粒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和离散力学等许多领域做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的贡献。1956年和杨振宁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新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此后,李政道继续和杨振宁、m?瑙恩伯合作,在玻色气体的分子运动论、高能中微子的作用以及带电矢量介子电磁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60年代末以来,李政道提出了场代数理论、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建立了非拓扑孤立子场,发现了被称为”孤立子星”的一大类新的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解。他还先后获得爱因斯坦科学奖、法国布德埃奖章、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等多种荣誉。
李政道教授热爱祖国,非常关心祖国科技的发展。1972年以来,多次回国访问和讲学,协助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o)和同步辐射的设备,促进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的结合。倡议并创立了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计划,倡导成立了中国博士后流动站和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创立了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并担任主任,在北京大学建立了北京现代物理中心,在浙江大学建立了浙江近代物理中心,在复旦大学建立了李政道实验物理中心。并受聘任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十余所大学的名誉教授。1985年7月18日,李政道为秀州中学题词“故校旧事忆当年,近代新人看将来”,表达了他对母校师生的殷切期望。
【《科学与艺术》教案教案】相关文章:
2.科学与艺术教案
3.科学活动小班教案
4.科学活动教案
5.科学课教案
6.科学活动种花教案
7.交友的艺术教案
8.艺术春天教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260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