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花未眠-语文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目的:

  1、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花未眠》...。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设想:

  教时:一课时。

  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为难点。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意: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

  指点:这首诗写于元丰三年(1080),是诗人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诗中生动地刻画了月下海棠美丽的光泽、清幽的香味和红妆粉裹的娇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花怜惜眷爱的殷切情意;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美好的海棠是诗人自比,因为“月转廊”,花儿就得不到月光的照射,以此比喻自己遭受贬谪、怀才不遇,既恰当,又含而不露。“只恐夜深花睡去”含有顾影自怜的意思。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作家,出生在大阪。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祖父亡,后来姐姐又病故。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这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了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达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他于1968年10月17日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1972年4月16日他在工作室里用煤气自杀。代表作品:《古都》(1957)《雪国》(1937)《千只鹤》(1951)《伊豆的舞女》(1925)。

  人们并不为拥有他的那些小说感到十二分的喜悦,人们更为喜悦的是那些小说为人们换得的耀眼的光环。因为日本人、世人都与我们一样,在许多的时间里,不是惋惜作家没有写出可以强壮文化的传世之作,而惋惜没有拿到诺贝尔奖,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花未眠》...》。人们需要这个奖。人们需要借诺贝尔奖树立一个文化神人。康成先生拿奖了,康成先生就自然而然成了神了——是日本的神,也是我们东方的神。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前布置了预习。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内容。

  (一)1、是什么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动情点感悟点)

  “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感触之一)

  2、作者由花未眠引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感叹?感受和感叹:由“花未眠”的新发现,作者感悟到:人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人的能力有限,而自然美是无限的。(感悟之一)

  分析:①“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类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美则是无限的。”(3)②“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3)

  ③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5)

  (二)找出表述此种感叹感受的段落(1-5段)。

  理解下列语句:A、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海棠花本是无情物,“哀伤”从何而来?

  明确:a①[凌晨盛放却无人喝彩]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②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衰败。

  b移情海棠: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人感受到的美也是有限的,而自然的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B、“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的”,“美是邂逅所得”。

  C、“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明确:人感受美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熏陶,需要不断陶冶。

  “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这些话怎么理解。[“邂逅所得”(不期而遇)]

  明确:①“美”是客观存在的,但也同样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有审美的能力。②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③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只有热爱事物,亲近事物,才能感受事物的美。

  小结: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美”是一种不期而遇的心灵感应,是对美的事物的美的特征的一种顿悟。只有热爱自然,增强审美能力才能在邂逅之中捕捉“美”。时代的前进,年龄的增长,不会自动增强人感受美的能力。

  (感悟之一)——“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花未眠-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1.花未眠的教案

2.花未眠教学设计

3.课文《花未眠》的教案设计

4.夜深,花未眠随笔

5.语文花未眠的教学计划

6.花未眠的读后感

7.《花未眠》课堂优秀教案示例

8.关于课文花未眠的教案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09698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