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渔歌子》教案

教案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歌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

  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结合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

  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六、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

《渔歌子》教案2

  一、教材简析《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近四年的学习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学生在课内已学习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一、认识4个生字塞、箬、笠、蓑,指导书写鹭等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三、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四、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田园生活的主题

  (一)教师用语言渲染,用图片辅助,帮助学生对单元本题温故知新。

  (二)师生交流,理解词牌名。

  (三)请学生自由朗读词句,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四)教师检查整首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塞的读音及鹭等字的书写。

  (五)请学生再读词句,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 1.词这种体载在本册第一课中已经出现,学生对其特点已有所认识。通过师生交流,再次回顾词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词的了解。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努力做到读不通顺,不开讲。】

二、细读,走近田园生活的画面

  (一)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见解。

  (三)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设计意图:1.理解词意是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积累了理解词意的多种办法。通过师生交流,回顾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词意。2.汇报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词意,鼓励学生对词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

  (一)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不须归。

  (二)由不须归切入,让学生交流汇报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1.景美中感悟不须归。

  (1)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

  (3)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教师紧扣画中的色彩及 飞字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来形容春景。让学生通过多元品读,继而诵读,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4)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初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2.鳜鱼肥中感悟不须归。

  (1)引导学生关注肥字,让学生交流从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品读前两句词,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

  (3)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须归。

  (1)学生感悟斜风细雨,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春雨的特点。

  (2)学生品读,继而诵读第三、四句词,感受春景的宁静之美。

  4.让学生把感悟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下来,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画面的整体美。

  【设计意图:1不须归是词眼。抓不须归作切入点,是触摸诗人眷恋的内心的有效途径。2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要求。词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有很多,因此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缤纷,在交流中体会色彩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3.诵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背诵的落实在于让学生在品读中达到熟读成诵。而小练笔则在学生对画面的感悟达到一定程度时,用语言文字再现诗境。】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

  出示补充资料: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2.师生交流诗人的生平,教师补充对诗人的介绍。理解诗人不须归的是什么地方,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3.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词,提升情感。4.补充学习诗人的另一首《渔歌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词意,并朗读积累。5.回顾诗人生平的著作,师生带着对整着词的感悟,一起诵读《渔歌子》。

  【设计意图:1. 知人论诗,以诗带诗是教学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是本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梳理资料,补充诗人的资料,引导学生与诗人心灵的对话,感悟一份眷恋之情。2.补充学习另一首《渔歌子》,既起到积累田园生活的诗词的目的,又能进一步感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深化了情感。】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jiaoan/20827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