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大全
思乡,即对家乡,以及亲人思念之情。思乡一般都是在外地对自己家乡思念。下面是写思念家乡诗句。请参考!
写思念家乡诗句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王勃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柳宗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徐淑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萧子显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欧阳修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白居易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王昌龄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怀。 ——白居易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西游记》
一叶浮萍归大海,为人何处不相逢!——《西游记》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
同来玩月人何处?风景依然似去年。 ——赵嘏
天长地久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
几时杯重把,昨夜明月行。 ——杜甫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杜甫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袁凯
直道相思无道,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1] ——李觏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白居易
苍茫去乡回,无事不伤情。 ——吴敬梓
泪中为写相思字,写到相思泪转多。 ——蒲松龄
伤往事,写新词,客愁乡梦乱如丝。 ——孔尚任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居易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崔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故园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李煜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崔涂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贾至
明鉴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杜牧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温庭筠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李商隐
莫向樽前须尽醉,与君俱是异乡人。 ——韦庄
古诗作诗要求
汉字象形性使古典诗歌富于形象性,比如,美国诗人庞德认为,汉字“春”就是“太阳低伏在草木茁壮成长枝干之下”,因此,由汉字组成诗句,就像一组组活动图画,使读者能摆脱语音语法而直接进入诗人描绘境界。
汉字对中国诗歌形式也有非常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
1.句子整齐
古典诗歌,除词和曲以外,多数是句子长短整齐,如《诗经》基本上是四言,《楚辞》大体上是六言加上“兮”字,古体诗和近代诗大多数是五言或七言。比如:
关关睢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诗经·关睢》)
2.平仄和对仗
平、仄是汉语声调两大类。在近代诗和词、曲中,用字平仄有相当严格规定,在一些位置上,必须用平声字,在另一些位置上,必须用仄声字。比如:
洒篁留密节,著抑送长条。
(韩愈:《春雪》)
对仗指是一联诗中,在上下句相同位置上字要属于同一类,如“东圃青梅发,西园绿草开”。“东”和“西”,“圃”和“园”,“青梅”和“绿草”,“发”和“开”,各自相对。
3.词藻和句法
因为每一个汉字基本上都是一个兼具形音义独立单位,而且很多汉字是一字多义,字与字之间粘合关系多种多样,所以,这种粘合而成诗歌中词藻,就显得异常复杂多样。例如,在“风”字后面再加一字,可以构成很多词语:风姿、风物、风雷、风霜、风鬟等。
在句法方面,由于汉语特点(如缺乏形态、结构灵活等等),以及汉字独立性,在古典诗歌中,常常出现把两个汉字拆开,或者把某些汉字从后面移到前面情形。典型诗句是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正常句法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大全】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shi/34375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