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年十五,以大父忍补蒋仕郎。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丞相周必大得其文异之,语参知政事施师点曰:“是子他日有大名于世。”调汀州教授。尝从朱熹订疑义十数条,熹嗟异之。佐丞相赵汝愚定大策,汝愚欲骤以词掖处之,力辞去。持祖母服。汝愚去国,其弟汝谠力上疏乞留汝愚、斩侂胄,闻者吐舌。兄弟罹党祸斥去。寻调安庆府教授。丁母忧,免丧,召为太社令。时侂胄用事炽甚,汝谈痛愤,登坛读祝,大呼侂胄名。以参知政事李壁荐,召试馆职,擢正字。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改湖北提举常平,振饥尽力。知温州,作诗勉其族属,皆望风而化。宁宗崩,以哀痛得疾。贺理宗表,力寓劝诫。数丐祠,授江西转运判官,之官一月,以言者罢。端平初,以礼部郎官召,改秘书少监。时集议出师,汝谈反覆言不可轻战,而和尤非计。既而三京收复,虽前言用兵不便者亦喜,汝谈独有忧色。未几,洛师败,朝论始服其先见。权吏部侍郎。时朝议履亩称楮,汝谈言非便,迕时宰意。京师军变,宰相乞贬秩,上已允,汝谈奏恐失体,持不可,宰相滋不悦。以言去国,起知婺州,权礼部侍郎。卒以老祈免。及卒,转两官。
汝谈天资绝人,沈思高识,自少至老,无一日去书册。笃于伦谊而忘仇怨,御史益祥尝劾之,后汝谈官其乡,益祥愧不敢见,汝谈乃数过之,相得欢甚。所著有《易》、《书》、《诗》、《论语》、《孟子》、《周礼》、《礼记》、《荀子》、《庄子》、《通鉴》、《<杜诗>注》。
(节选自《宋史?赵汝谈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
B.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
C.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
D.是时吴曦叛/上下束手/或请就以曦为王/其人造汝谈/汝谈诘之曰/孰欲王曦者/可斩其人/面发赤不能对/遂以言去/主管崇道观/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知政事是我国古代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时是宰相官名,宋代是副宰相官名,设此职以辅佐宰相,也有削弱相权的用意。
B.教授原来是指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来成为学官名,在太学传授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儒学等课业,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C.中国有丰富的丧葬文化,其中一些术语如“持服”指守孝、服丧,“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
D.“擢”指提升,是我国古代官职变动术语,文中类似的词有“补”“调”“转”等,其中“补”指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调”“转”指一般调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汝谈备受称赞,学识颇为渊博。他的文章受到丞相周必大的欣赏;考订义理,其学识受朱熹赞叹,他又为《易》、《书》、《诗》等作注,著述颇丰。
B.赵汝谈勤政爱民,遇事不畏强权。他赈济饥民,教化族人,给理宗贺表极尽劝诫之意;为赵汝愚罢官事,他和弟弟上疏陈奏,结果遭党祸被贬斥离京。
C.赵汝谈心怀雅量,富有人伦情谊。他在御史家乡做官,益样因弹劾过他不敢去拜见他,赵汝谈就多次前去拜访,二人关系相处融洽。
D.赵汝谈思想深邃,具有远见卓识。他不是主和派,也不同意轻易开战,朝廷没采纳他的意见,结果虽然收复了三京,不久宋军在洛阳战败。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数丐祠,授江西转运判官,之官一月,以言者罢。
(2)京师军变,宰相乞贬秩,上已允,汝谈奏恐失体,持不可,宰相滋不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55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