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晁补之传》原文及译文

古籍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知名。

  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①安南:古代对越南的称呼。②五管:现在的岭南地区。唐称广、桂、容、邕、安南五府为岭南五管。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

  B. 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

  C. 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

  D. 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子监是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

  B.我国古代名与字之间大致有三种:一是古人的字是对名的解释,二是古人的字与名之间是同义关系,三是古人的字与名之间有相反关系。

  C.在古代,常用“迁”“徙”等字表示升官,如文中“徙湖州、密州、果州”即表官职升迁。

  D.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死亡也有专用词语。《礼记。曲礼下》载:“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故晁补之去世称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晁补之少年英才,备受苏轼赞赏。晁补之少年时就擅长写文章,十七岁时随父亲到杭州做官,写了一篇集中描绘钱塘风物的《七述》去拜见苏轼,苏轼大加赞赏。

  B.晁补之才华横溢,久负盛名。宋神宗读了晁补之的文章非常欣赏,认为他的文章可以革除浮浅轻薄的文风,于是任命他掌管国子监。

  C.晁补之深受朋党之争之害。比如,晁补之被谏官管师仁弹劾,被贬出京城担任河中府知府,任职期间,晁补之在黄河架桥方便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D.晁补之晚年思慕前贤,心向山林。他厌倦仕途,羡慕陶渊明的为人,但对朝政非常关心,曾写过《罪言》,时人评论他能够洞悉国家局势。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绝人远甚,必显于世。(5分)

  (2)一日宴客,召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gushiwen/guji/6480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